有色板块拐点未明 存货跌价损失成焦点

2009年02月05日 16:12 313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市场

       截至今年春节前,有色金属行业已经有14家上市公司发布2008年的年度业绩预告。由于产品价格下跌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色金属行业2008年业绩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然而,从去年11月5日至今年2月4日,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仍未完全见底、需求仍未明显改善及库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有色金属板块整体涨幅仍达48.9%,大大超过上证综指同期23.5%的涨幅。
  有色板块中的龙头股中金岭南、驰宏锌锗、宏达股分的涨幅都接近100%,而吉恩镍业的涨幅则达到了111%,成为有色股中的明星。
  难道,有色金属板块的拐点提前到来了么?
  一季业绩或受益计提冲回
  在公布业绩预告的14家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中,业绩预亏和预减的就占了13家之多,其中,亏损的有罗平锌电、锌业股份、精诚铜业、宏达股份和关铝股份5家;业绩下降的则占了9家,其中,锡业股份大幅下降95%。
  至于业绩大幅下降的原因,7家上市公司表示是产品价格下跌所致,另外6家则认为是产品价格下跌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有色金属2008年第三季度期末的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根据wind的统计,33家有色上市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期末存货总额为794亿元,同比增长了24.84%,而第三季度累计计提了存货减值准备8.94亿元,仅计提了1.02%。
  2008年10 月份以来,全球经济疲软,金属需求端状况亦迅速恶化,国际金属价格持续大幅下跌,有色金属企业的库存高企。
  看来,存货跌价损失注定要成为今年有色金属行业年报的焦点。
  联合证券分析师叶洮对记者表示,不同类型企业的存货减值计提差异明显。矿山企业的主营产品为金属精矿,成本主要为开采成本,原材料占比小而相对稳定,计提对象主要为产成品;冶炼企业的主营产品为金属,成本中原材料占比相对较高,故原材料和产成品均需减值计提;综合(矿山+冶炼)企业的计提,当冶炼产能明显大于矿山产能时与冶炼企业相似,否则与矿山企业相似。
  同时,叶洮也认为,上市公司的存货损失很难精确计算。"因为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成本核算方式,存货历史、会计政策、过往计提及对产品未来价格的判断等等。"
  也许正是由于大量计提的出现,催生了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国泰君安分析师林浩祥认为,由于2008 年报计提基础是参考12 月31 日产品价格,因此一旦2009年一季度产品价格出现显著上涨,部分公司的1 季报业绩将受益于存货跌价计提冲回。
  1月份LMEX金属价格指数环比上涨3.3%,是继连续三月环比下跌后第一个月出现小幅上涨。其中,铅、镍的涨幅最大,达到19%;其次,铜和锌涨幅分别达到4.5%和8.7%。而国内外电解铝价格出现了背离,国际铝价环比下跌了5.7%,而国内铝价环比上涨了11.2%。
  不过,林浩祥同时认为,各公司的计提影响效应未必能完全在2008年第四季度体现,预计相当部分的公司在2009 年上半年仍然是临近亏损边缘。
  存货持续增加
  然而,价格的短暂复苏难以掩盖有色行业不断增加的库存,在经济活动及需求转旺之前,不断增加的库存将再次为价格增添压力。
  根据林浩祥的测算,存货周转天数和营业周期的变化基本一致,区间为 50-150 天,均值约为95 天,以2008年四季度产销量萎缩30%分析,库存周期可以粗略计算为95/(1-30%)=135 天。
  "如果以2008 年10 月份开始公司开始进行安全库存控制,2009 年1 月末多数公司库存降至合理水位,最坏预计在2009年一季度完全恢复至可控的水平。"林浩祥认为。
  1月份LME金属库存持续上升的态势并没缓解。其中,铜的库存上涨最为严重,环比上涨44.7%;锌、铝库存分别环比上涨35.2%和26.6%,而铝库存是自1995年以来首次突破100万吨。
  "事实上,有色金属行业的库存可以分为几类,如生产商、消费者和交易所库存,交易所库存的增加,是生产商的库存转化而来的。与钢铁行业比较,有色金属行业的去存货化压力较小,就是因为有色金属行业有期货市场。" 叶洮认为。
  如果从产业角度来分析的话,叶洮认为,现在判断有色金属行业是否已经供需平衡还有待观察。
  "宏观经济还没有见底,仍处在下行过程之中,所以,很难预料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但是,如果暂且不看供需关系,而是从成本角度来考虑的话,如果成本高于价格,则为了应对需求下滑,有色金属企业就会以减少产量来应对。" 叶洮表示。
  然而,持续上升的库存表明,当前供应的缩减还没有完全弥补需求的下滑,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长期供应过剩形成的高库存。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