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专栏》铝业前景黯淡,联合减产提议恐非回春妙药
2009年02月06日 12:45 4502次浏览 来源: 路透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艾茂林/乔艳红
路透伦敦2月4日电---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UC RUSAL主管Oleg Deripaska上周末在瑞士达沃斯发表评论,为金属铝的前景描绘了一幅尤为黯淡的画卷.
Deripaska认为,今年全球需求料滑坡近四分之一,而价格也不会很快回升.
"铝供应严重过剩...我认为未来九个月制铝业的格局将变得迥然不同,此後这种状况要持续七到十年,"他阐释道.
问题就是这样,几乎没有人对上述论调持有异议,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在步伐坚定地上升,几乎每天都在刷新纪录.
但是,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哪里?
两个途径
事实上Deripaska暗示,有两条路能走出这场让全球铝业受到冲击的危机.
他在周六向媒体发表的评论,呼吁业界"停止期待,作好准备迎接最糟状况."
Deripaska认为,只有全球最高效的炼厂才能存活下来,而"RUSAL今年将成为全世界效率最高的炼厂."
换句话说,这类似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在铝价低迷可能久拖不决之际,最佳经营者才能胜出.
Deripaska在随後的问答环节中给出了另外一个、同时也是非常艰难的解决途径,实际上也首次公开证实了最近数月静静隐现的一个想法,即是让1994年的铝谅解备忘录复出.
"我们欢迎同各国政府开始展开讨论,事实上这种讨论已经在进行中,"Deripaska称,"依我们理解,讨论过後会签署一份备忘录,同1990年代初的一样.当时各国政府采取了某些措施来鼓励减少产能."
1994年备忘录
1994年的铝减产备忘录是个特殊现象,是为因应全球铝库存达至历史高水准局面而签署的政府间协议,允许全球铝厂商协同减产以渡过难关.
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挪威、俄罗斯联邦以及美国都在协议上签了字.当时这些国家是全球主要的铝生产国,而中国尚未进入产能飞速扩张阶段.
俄罗斯当场承诺将年产出削减50万吨,但对其它国家却没有配额限制,亦无执行机制.签约国仅"认为应对是种局面的原则性反应,应当是让企业根据市况独自做出商业决策."
大多数铝生产商都采取了相同的"商业"决策,一个接一个公布减产计划.
当时为了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各国政府均出面表态,称全球铝业正面临"不寻常"局面,主要是因为"政治和经济面因素出乎意料地扭结在一起,这种情况料不可能再次出现".
世殊事异,铝业出路何寻
快速推进15年,这种"不寻常"局面的确又一次出现了:目前全球铝库存较1990年代中期时还要多.
和之前一样,也许现在有人会说此种局面重现是因为宏观经济不可预料的变化,在2008年银行业骤然陷入困顿,并在2009年深化演变成真正的经济危机.
虽然2009年和1994年境况在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有重要区分.
1994年签署铝减产备忘录有着特殊时代背景:当时恰逢苏联解体,其庞大的军需工业也随之倒垮,而之前该行业一直是俄罗斯铝业的大买家.
俄罗斯铝出口激增是签署备忘录的真正"诱因",而对未来多边贸易争端恐更加频繁的担忧,是让各国贸易高官和竞争当局同意签字的重要因素.
可目前却没有柏林 倒塌,有的仅仅是信贷市场的崩溃,而信贷市场正是产能过剩、供给过多的推手.
这些过剩的供给卖给了中间商,藏在市场以外之处,而这些被藏起来的库存陆续浮现,迅速推升LME存货至历史高位.
这回铝业者算是咎由自取、不能怨天尤人了!
也许会有"事後诸葛亮"跳出来说,1994年的备忘录弊大于利,是给西方设备陈旧、高成本的铝生产商设置了一道"免死金牌".
如今铝价再度低迷,一些人看起来仍希望"免死金牌"能再一次发挥效力.Deripaska似乎对此并不是完全反对,他表示如果能达成类似协议,"将稳定市场,对生产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利好."
这样做能解决问题吗?在UC RUSAL等企业正大举投资新一代厂房建设之际,这样的作法是不是只让产能过剩的倾向进一步恶化?
就像Deripaska自己在演讲稿中所写,"大家需要生活在现实中,而现实就是价格不会在上升了."至少就这一点来说,他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