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技减排 工业企业承担生产过程中减污

2009年02月09日 10:54 1203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作者:

点击五
  焦点关注 加强环保科研能力建设
  关键思路 从人才、资金和设备等方面入手


  记者:您刚才提到环保科研力量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目前我国的环保科研实力到底如何?
  段宁:我国环保系统科研部门在工程建设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上比较薄弱,很少在推进国家重大污染防治工程上发挥具体的工程技术作用,不利于环保部门做大做强,也不利于环保部门在国家综合性宏观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前,我国环保科研单位能力不足,对污染减排工作的制约已经十分明显。相当多的省级和省级以下科研单位主要从事环评工作,不足以真正承担起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而国家级环保科研单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采样分析仪器不能满足科研需求;环境过程模拟设备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污染预防过程模拟能力长期滞后,基本不具备对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生成和减量化技术的研发能力;应急预警仪器设备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应对突发环境
  事故;气候变化履约谈判缺少有力的科技支撑,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足;缺乏构建环境信息平台的投入,导致科研信息支撑不足。此外,人员编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以中国环科院为例,在现行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中,全院创新基地的人员编制仅有180名,制约了科研工作的发展以及为环境管理提高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
  记者: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加强环保科研机构自身能力建设?
  段宁:要加强环保科研单位在污染减排中的能力建设,应从人才、资金和设备等各方面入手。
  近几年来,环保科研部门一直在跟着国家的政策转,以末端治理为主,鲜见研究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产生的科学技术,这与国外的差距很大。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环保科研单位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产污量和废物循环利用等科学技术上,而我国由于没有形成这种机制,我们在主动研究清洁生产技术、物质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的力量很薄弱。
  现在的情况是,那些搞“软”研究的项目,如政策、战略、标准、规划等项目资金来得比较容易,也比较容易完成。而在“硬”的工程技术类项目上,或在真正重大的环境工程上,没有形成这样的局面。我个人认为,现在直接为国家管理服务的项目很多,能力也比较强,这很有必要,但我们不能忽视技术项目的科研工作。离开了工程、技术和设备等鲜活的实际,软项目也好、为环境管理服务的项目也好,其质量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环保部门在技术项目的立项过程中,要加大扶持力度。事实上,我们环保部门在水、气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有一些,但离国家把环境质量搞好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与其他部门如水利和建设等部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部门的下属科研单位的设计、施工力量都很强,而环保部门没有真正组织搞“硬”工程的队伍。我们在这方面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科研和设计力量不能光靠管理,而没有其他的手段来实现它,我认为国家应在相关政策的出台、项目的建立和经费方面有意识地给予支持。

[1] [2] [3] [4] [5][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