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受金融危机我国稀土出口明显下降
2009年02月11日 11:7 566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稀土
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影响,全球经济已呈现明显的衰退迹象。不仅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急剧萎缩,中、印、俄等新兴国家经济也在快速下滑。世界经济的这种衰退格局,使我国稀土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加速回落的态势。
一、2008年11月国内稀土进出口贸易情况
2008年11月,国内稀土进出口贸易的下滑态势超过了人们预期,其总体特点可概括以下几方面:
1、稀土金属与稀土合金的出口降幅极为明显
2008年11月,国内稀土金属与稀土合金的出口规模,不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降幅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稀土金属出口量下降了56.1%;同10月的出口量相比则减少了32.1%。稀土合金出口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了75.5%;同10月相比,则下降了23.3%。
这种态势表明,稀土金属与稀土合金出口下降幅度大,且还有萎缩并逐渐加快的趋势。
2、氧化稀土等初级产品出口则涨跌互现
11月份氧化稀土等初级产品出口呈涨跌互现局面。其中,氧化(氢氧化)铈和氧化镧的出口量增长最为明显。11月氧化(氢氧化)铈出口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8.8%;同10月出口量相比,则增长了40.5%。11月氧化镧的出口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1%;同10月的出口量相比,仅减少了3.7%。而氧化钇、氧化钕、氧化铕、氧化镝、氧化铽以及氯化稀土、氟化稀土、碳酸稀土的出口量,则呈明显的回落态势。
氧化稀土等初级产品出口尽管有增有降,但从总体上看则呈回落、萎缩的局面。
3、稀土出口金额呈全面下滑态势
2008年11月,我国稀土产品出口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8.6%;同10月的出口额相比,则减少了0.05%。其中,稀土金属11月的出口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5.1%;同10月的出口额相比,则减少了40.8%。11月稀土合金出口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1.9%;同10月的出口额相比,则减少了22.2%。
2008年11月,稀土金属与稀土合金的出口额回落明显。只是由于氧化稀土等初级产品出口额呈涨跌互现的格局,才使稀土产品总出口额的下滑态势有所缓和。
4、稀土产品进口呈快速萎缩状态
2008年11月,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稀土产品进口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2.3%;同10月的进口量相比,回落了35%。11月,国内稀土产品进口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31.1%;同10月的进口额相比,则下降了44.9%。
稀土产品进口额的回落幅度大于进口量回落幅度,表明稀土产品进口价格的下滑非常明显;稀土产品进口的环比下滑幅度大于同比下滑幅度,则表明稀土产品的进口萎缩有加速之势。
二、稀土贸易加速萎缩的原因分析
2008年11月份,国内稀土产品出现进出口规模快速回落,出口效益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分析归类为以下几方面。
1、外贸政策调控的作用
2008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稀土贸易的政策调控力度。不仅减少了经营企业、削减了出口配额,而且提高了部分稀土产品的出口税率。此外,还将大部分稀土产品列入了《禁止来料加工产品目录》,开始全面限制稀土产品的进口。
外贸政策的严格调控,不仅对规范稀土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限制稀土产品进口也发挥了有效作用。
2、国外消费不畅,加剧了稀土产品出口的下滑态势
2008年7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风暴的蔓延,美、日、欧等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稀土产品消费也因此大受影响,磁性材料、计算机以及玩具等主要稀土消费行业发展速度趋缓,从而减少了对稀土产品的需求。
进入11月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在不断扩大,对各国实体经济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国外的稀土产品消费也因此急剧萎缩,从而加快了国内稀土产品出口规模的下滑速度,使多数稀土产品出口呈明显的回落态势。
3、供过于求,使稀土价格大幅回落,企业出口效益急剧下滑
长期以来,国内稀土企业一直有着强烈的增产冲动,国内稀土产品消费则受制于技术水平而增长平缓。然而,今年以来国内稀土产品出口由于政策调控的原因而大量减少,国外稀土产品消费则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而快速萎缩。
在国内稀土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而国内稀土出口与国外稀土消费双重回落,而国内稀土产品需求又无法快速、有效扩张的情况下,稀土产品超量供给导致了国内外稀土市场的供过于求,进而使得部分稀土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滑。 2008年11月,金属钕的出口平均价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6.9%;金属镝的出口平均价比上年同期下滑了43.9%;氧化钕的出口平均价则比上年同期回落了39.9%。稀土产品出口价格的明显下跌,致使稀土出口额的回落幅度大于出口量回落幅度,并使得一些稀土企业的出口效益急剧下滑。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