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振兴规划近日出台 新能源和煤电备受重视

2009年02月18日 9:54 14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随着国务院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相继出台,谁能赶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末班车,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
    自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透露,国务院决定出台九大工业领域的振兴规划,同时还要出台一个能源领域的规划后,关于能源行业将赶上振兴规划末班车的说法就不绝于耳。
    记者通过多方了解,能源产业的振兴规划尚未制定,但各方已经对此充满期待。
    业界力促规划推出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该所的能源领域专家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希望国家推出能源振兴规划的呼吁,并提供了很多研究报告,他们在各自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我国能源行业的诸多问题,认为规划是有好处的,因此一直希望国家可以制定更规范化、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但这位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能源研究所没有专家参与产业规划制定,"我们只是提供一些前期研究报告,对重大问题研究提供参考,但政府用不用就是他们的事了。"
    而现在终于赶上了国家系统密集出台各产业振兴规划,支持能源产业振兴的人士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把多年的呼吁和希望付诸实践。在这场金融危机影响之下,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行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而中国也同样面临能源需求下降剧烈的困境。
    相关人士还进一步提出,这是中国作为净石油进口国的机遇,既可以加大海外合作力度,又可以增强现有的石油储备。同时,能源需求下降引发了能源价格全面回落,中国能源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调整机遇,产业结构正酝酿新变。此外,电力供需形势缓解的背景也迎来了电力改革的契机。
    而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对此进行了肯定:"早在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出炉的时候,能源就是其中之一,之前有人猜测是房地产行业,但实际上,房地产行业从来没有成为国家考虑要振兴的备选行业。"就在国务院确定了九大工业领域振兴计划之后,哪个行业有望成为第十个行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牛犁表示,虽然尚未有能源振兴规划的任何细节内容,但是不论从国家长远发展还是短期经济刺激需要,能源行业都应该受到更大的关注,并与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行业一样,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细则也应在近日推出。
    新能源能否受到应有重视
    去年,就在以国际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不断高企之时,相关部门发布了我国石油进口依赖率已达50%的消息后,这个不仅事关国计民生,更关乎国家安全的能源问题再次被普遍关注。而如何解决能源供需问题,除了开源节流,更重要的是寻找可替代能源,国家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
    而走在我们前面的美国已经更早意识到能源的主要,并制定了系统政策,奥巴马上台后,率先把发展新能源规划提到国家层面,列为首要问题。
    上周二,美国参议院终于通过了新政府提出的8380亿美元的经济振兴方案。观察人士指出,该计划中将有一半以上涉及能源产业投资。
    奥巴马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能源改造、转型,使得美国大幅减少中东、委内瑞拉等国的石油依赖,较少依赖化石能源,进而实现国际秩序的重建,促使全球经济转型。
    对中国而言,这种能源复兴计划具有极大的启示性。此前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相关官员也表示必须要革新中国的能源管理体制。
    此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已经特别提出,要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按照规划,国家将力争用10多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
    据了解,为了适应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今年将加快研究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风电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此前公布的预期目标都将作大幅调整。
    能否理顺煤电关系
    去年年底被称为"煤电顶牛"的煤电企业拉锯战仍在继续。由于煤电企业一直未能就煤炭价格达成协议,而造成年底煤电订购会零订单的情况。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负责人对此直言,煤电双方僵持不下的原因根本不在于价格,而是煤炭和电力企业身处市场和计划两种不同体制的博弈。
    随着石化振兴规划提上台面,行业人士也希望如果能源振兴规划能够出台,可以解决煤电企业关系问题,实现煤电业长期合作关系,而这对于煤电行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约为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我国煤炭消费量世界第一,煤炭的大量开采利用,带来的环境、运输等问题日益严重。
    过于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给能源安全供应带来很多问题。"能源供需形势的相对缓和,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因此 电力工业结构调整,被列在2009年我国能源工作的首位。根据部署,新一年国家在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的同时,将把"大力发展核电"作为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