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新政控制人口不控制人才
2009年02月25日 16:35 1538次浏览 来源: 大路人才网 分类: 人才资讯
“按照户籍新政中的税收规定,是否只有高收入人群才能转户籍?”“我们从来没评过职称,是不是这么多年的居住证就白拿了呢?”“户籍一松动,上海岂非要人口‘大爆炸’,肯定会影响上海市民的利益。”……居住证转户籍新政昨天一出台,就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
面对人们关于新政的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有关方面专家。
人才总量仅占常住人口的1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长期从事劳动经济研究的陆铭教授称,上海推出的居住证转户籍新政,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政策。他说,现在总有人认为上海的城市规模太大了,但是如果把上海置于全球经济体中,城市的规模并不算大。上海目前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人口规模应该递增,与东京相比,东京的面积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但东京人口却是上海的三分之二。
专家认为,上海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人口和经济的集聚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上海现在出台居住证转户籍制度,可以说是为上海下一步的经济发展逐渐奠定基础。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张子良表示,上海控制人口,但不控制人才,要把上海建设成人才高地,需要引进外来人才。据悉,目前上海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聚集不够,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上海人才总量占常住人口11%,而一份调查显示,纽约人才总量占常住人口24.4%,东京为34.4%,香港为21.3%。
新政能给更多人合理预期
虽然新政是针对600多万非上海户籍人口,看上去人人都可以申请,但是实际上目前受到影响的人群只有21万,占所有拿居住证人口数量的5%左右,更大范围的政策还在研究之中。张子良这样告诉记者。
根据目前出台的规定,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是申请资格之一,但是目前上海居住证分为引进人才类居住证、普通从业类和投靠就读类。其中只有人才引进类居住证持有者具备缴纳本市城镇社会保险的资质。普通从业类居住证持有者,按规定缴纳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因此,此次居住证转户籍办法,适用人群主要为人才引进类居住证持有者。张子良介绍,自2002年实施居住证制度以来,已经有约21万人持有引进人才类居住证。
“高层次人才到上海,每年都有数千人是即来即落户,并不存在户籍问题,此次新政其实是给了更多人合理的预期”,张子良说,2002年时,上海有4.67万人落户,拿居住证的只有0.75万人;而到了2007年,落户人口为2.42万人,但是拿居住证的却有5.43万人。户籍新政就是给那些在上海作出比较长时间贡献,并且在上海已有安定生活的拿居住证的人才一个合理的预期,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公共设施并不会不堪重负
“从目前公布的政策来看,在新政实施的最近几年,每年加入上海户籍的人口并不会太多,可以说是给了上海发展城市公共建设一个缓冲期”,昨天在接受采访时,不少专家对于网上争论不休的新政导致人口激增甚至人口爆炸这样的说法表示不以为然。
陆铭分析,居住证政策实施至今也只有7年时间,能够符合时间、职称、税收等各项条件的人,在最初几年中并不会太多。也许需要5年、7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会每年有固定数量的人口从居住证转为户籍,而在此期间,城市的公共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都可以提前规划建设发展,因此城市的公共设施并不会因为人口增加而不堪重负。
职称、纳税是为控制总量
关于纳税,不论是在新政制订前还是在新政推出后,都是争论比较多的一条。现有的方法中提到可以有限申办居住证转户籍的几类人才的条件,其中就包括了“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或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业中级技术、技能或管理岗位年均薪酬收入水平的,技术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不少人担心,一条纳税标准将会成为居住证转户籍的一大门槛。
据前期参与政策制订调研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教授称,税收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贡献的标志。因此在同等年限的条件下,纳税多的话有可能会优先考虑。但是年限长有可能也是加分条件,年限长短和纳税多少可以起到互相平衡的作用。
据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制订中的实施细则将对纳税问题作出补充性的具体规定,很有可能细则与现在出台的办法是一个互相平衡和补充的关系。
针对政策出台后人们热议的焦点“中级职称”问题,丁金宏表示,户籍门槛不可能一下放开太大,职称问题其实就是一条线,在政策实施的初期可以起到控制总量的作用。实际上,对于实施居住证转户籍政策以后,每年的落户人数已经经过有关部门详细测算,而列出职称这类标准,在前期起到的就是控制人数的作用,等到政策一旦进入平稳实施阶段,就可以起到把落户标准更加明确化的作用。
新政折衷“奖励”和“投资”
“其实在新政出台前就有过很多争论”,丁金宏教授称,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探讨新政究竟是作为对上海发展作了贡献的人才的奖励,还是对今后人才潜力的“投资”。以目前出台的办法来看,似乎折衷了各方意见。
其实正是因为现在与户籍挂钩的东西太多了,才会导致户籍对于一些人来说那么重要。一旦与户籍相关的东西都松绑,户籍的含金量也会下降。丁金宏认为,现在上海的户籍主要与社会保障和教育等公共服务相关。由于全国将推出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携带性,那么户籍与社会保障的优势将不再。而一旦教育资源与户籍制度脱钩,那么上海等大城市的户籍也将不再重要。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则说,新的户籍政策并不会带来不少人预想的落户人口大量增加,实际上当年的蓝印户口实施那么长时间,也就只解决了不到10万人规模的户籍。随着户籍的附加值减少进而回归本源,也许户籍才会真正地最终放开。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