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亿吨超额产量紧箍咒 中欧钢市暗潮涌动
2009年02月27日 8:41 2812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2月25日,商务部长陈德铭率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在柏林与一批德国企业签订总金额超过100亿采购合同的当天,欧洲钢铁工业联盟(Eurofer,下称"欧钢盟")公布了一篇长达166页的报告,名为《中国钢铁工业中的政企关系--从国内外角度观察中国市场的扭曲现状》。
报告称,中国政府的行为正扭曲着全球钢铁市场。中国的钢铁生产商没有在一个以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经营,相反,他们与各级政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导致钢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扭曲。
欧洲钢铁工业联盟在报告中表示,中国在欧盟钢铁总进口中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2%上升到2007年的30%,其中高附加值扁平产品的比例越来越高。其还认为,中国的钢铁生产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中国钢铁企业的成本结构和销售价格没有反映真正的市场格局和供给情况;中国钢铁企业人为地压低经营成本;中国出口钢铁到欧洲的实际成本要高于欧洲本地市场的供应;当中国钢铁企业向欧洲市场出售其产品时,他们有一个明显的成本劣势。
欧钢盟凭此报告在24日的欧洲议会上呼吁:"欧盟委员会和相关成员国应该在采取措施加强执行欧盟贸易法律的基础上,对此(报告)作出强烈反应。"
这份由德国一家名为THINK!DESK、专门从事中国事务研究咨询的机构写就的报告,内容包括从整个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到中国钢铁业发展对欧洲的影响,涵盖对欧出口、市场、原料、产业等多方面。
"该报告揭示了中国政府机构如何通过对中国钢厂的成本和价格进行扭曲,导致国外竞争钢厂处于不利地位",欧钢盟总干事高登·莫法特(Gordon Moffat)说。
根据记者掌握的报告全文,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中国钢铁企业是如何根植于一个强大的"政府-企业"关系网中。没有在一个以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经营,相反却与各级政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导致钢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扭曲;中国钢铁企业的成本结构和销售价格没有反映真正的市场格局和供给情况,在人为压低经营成本后,中国的钢铁产品并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当中国企业向欧洲出售产品时,其实际成本要高于欧洲本地市场的供应,等等。
中国6.6亿吨的超额产能,就像一把铁钳,箍紧的不仅是国内钢铁业自身调整的步伐,也造就了国际市场对华的紧张神经。正如欧钢盟在报告中表示,"中国在欧盟钢铁总进口中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2%上升到2007年的30%,其中高附加值扁平产品的比例越来越高。"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