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大雨点小”民企海外收购缺乏政府支持
2009年03月04日 9:5 2809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有色市场
近期,中铝公司、五矿集团等大型央企频繁出手、动辄以数百亿、上千亿资金收购海外资源之时,民营企业大多只能望其项背。民营企业最近一次海外资源收购,还是在去年11月,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收购了澳洲一处8亿吨储量的铁矿山。
那些比沙钢集团规模更小资金、实力更弱的民营企业,虽然也屡屡传出要赴海外收购资源,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沙钢集团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好。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走出去最大的困难不是如何获取资源,而是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副秘书长耿炳玺对记者说。
参与最近产业振兴规划起草的专家向本报记者透露,无论是《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还是《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去收购战略资源,避免蜂拥而上、抬高价格。
记者了解到,虽然相关的产业振兴规划没有明确提出不支持所有的民营企业,但是属于受鼓励范畴的实力企业,基本都属于大型央企和地方大国企,民营企业寥寥无几。
民营企业只能通过自筹资金等方式海外扩张。去年11月,沈文荣专赴澳大利亚与当地一家上市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8亿吨储量的铁矿山开采权。
民营企业收购海外资源依然要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如果没有"通行证",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阻力。
因为政策因素,沈文荣的另一桩心愿一直未了。去年由沙钢集团牵头,联手国丰钢铁、德龙钢铁等十余家规模较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准备组建民营钢铁企业联合体到海外买矿及投资矿山。这个拥有5000万~6000万吨钢产量的联合体,迟迟没有获得批准。
困扰民营企业海外扩张更大的障碍是资金来源。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让许多资源价格都暴跌了一半,国外一些资源型企业资金链骤然吃紧,被迫向外界低价出售股权。
金融危机在冲击国外企业的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中资公司。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差的民营企业,在"寒冬"里比大型国有企业感觉到了更强的"冰冻"。
此时,资金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最大的瓶颈。最近刚刚与华菱集团达成交易的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去年有意向沙钢集团出让部分股权。迫于资金压力,沙钢集团最终放弃了入股。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