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宏达多元化发展 全力打造中国铅锌之都
2009年03月18日 8:31 13253次浏览 来源: 中国企业报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尉军平
什邡县民主公社(现师古镇)有一个榨油厂,厂里生产状况不好,公社干部决定找一个能人来管理,"人家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凭着这股劲,刘沧龙竞聘当了厂长。"这对我一生来说是件小事,但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我未来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以后做什么事,即使我对自己有信心,别人也未必相信"。多年以后,刘沧龙这样评价这件事对他一生的影响。
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不久,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磷肥等各种化肥异常紧缺的现状,让刘沧龙敏锐地发现了商机。1979年7月,24岁的刘沧龙敢为人先,以5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买来原料磷矿粉和硫酸,与两名同事,掘了几个土坑,开始试验生产磷肥,不久试验成功。这就是后来经久不衰被人常提及的"凼凼肥"。这个作坊式小企业就是后来的什邡县民主磷肥厂,现在的四川宏达集团的前身。 500元对一般人来说,怎么也不能创造神话。这就是胆识,如果没有这样的胆识,就没有今天的宏达。
建厂之初时,除了市场行情看好,一切都很不利于刘沧龙的发展,技术人员奇缺,大部分员工都是文盲,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硫酸由当时两大国营大厂---金河磷矿、四川化工厂掌控,刘沧龙的磷肥厂完全是仰人鼻息,在夹缝中生存。买原材料要靠软磨硬泡,缺技术人员,要悄悄去另一家国营大厂---什邡化工厂去请。企业自身的先天不足一次次磨砺着刘沧龙的意志。
不久国家重大措施出台,凡是生产能力低于5万吨的磷肥厂1984年一律停产关闭。1982年底刘沧龙开始抓紧改造,以达到5万吨生产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刘沧龙尝遍了创业之初的痛苦和心酸。改造中需要新上球磨机,资金紧张的刘沧龙只能低价买了一台别人卖不掉的球磨机。机器买来了又没有技术人员,在一家国营厂请了工程师,又因为看错图纸安装失误,一次又一次的请人来找原因,最后才由生产厂家的工程师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这期间无数次的希望与绝望交替,刘沧龙受尽煎熬。上球磨机需要开拖拉机到化机厂拿连轴器,由于装卸时间太长司机不负责任地走了。从未开过车的刘沧龙只能硬着头皮去上,拖拉机没有刹车,还要经过两个场镇,刘沧龙一路提心调胆,硬是将拖拉机一点一点地"磨"回厂里。在安装球磨机的七天七夜的时间,刘沧龙从未合过眼,日夜坚守在现场,关注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进程。
1986年国家又要求达到10万吨产生能力。10万吨成功后开始搞行业合作,不断的技术改造,不断地请人装机器,不断被别人作弄,受人之气,刘沧龙用自己的意志面对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也开始不断自学机械、化工方面的知识。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省优秀青年企业家,刘沧龙还被推荐到深圳大学学习了一年,较为系统、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之道成为他事业和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