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速海外投资引关注 追加资金投向非洲

逐渐放宽境外投资审批程序

2009年03月18日 9:13 54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新闻图片2009218910571237338657640_8773.jpg
中国将在危机之后变得更加强大(资料图)

  
  “在全球的资金流全面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却戏剧性地加速在海外投资”,“现金充盈的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国际市场投资活动的主力”,《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中国。中国商务部放宽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新政策,也被认为是中国发出的“鼓励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强烈信号”。由于普遍预测世界经济衰退还将持续,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将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大规模海外投资上,有分析甚至认为,“中国将在危机之后变得更加强大”。

政府力推海外投资
  据路透社17日报道,按照商务部放宽海外投资政策的新规定,85%的中国海外投资将可以由地方商务部门审批。报道称,这是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向海外的最新举动。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以及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热切希望利用近2万亿外汇储备实现投资的多元化。据路透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仅去年在海外的合并和收购总值就上升了64%,达到478亿美元。不过,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去年投资海外股票可能蒙受了800亿美元的损失。这使中国在投资问题上更加小心,更有选择性。据美联社16日报道,中国不但鼓励企业增加海外投资,而且努力寻求进口新的技术让中国的经济更节能更有效。因此,《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商务部的新规定也表明中国政府在提醒本国企业要注重海外投资存在的风险,谨慎从事。
  据投资研究机构Dealogic的统计,仅仅2009年头两个月,中国的海外并购规模就达到163亿美元。由此计算,今年全年的并购总额将相当于去年的两倍。据《华盛顿邮报》17日报道,“中国公司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疯狂购物,耗资数十亿美元获得了因为金融危机而减价销售的伊朗、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重要资产”,“现金充盈的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国际市场新的借贷与投资活动的主要力量”。

海外猜疑声音减小
  《华盛顿邮报》称,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许多外国企业在不久之前还抱有猜疑心理,认为“这些交易让中国控制了石油、矿产、金属和其他战略性资源。同时,这些交易也标志着全球金融地位的转变,搅乱了能源市场,让美国等需要这些资源的国家为这些商品未来的供应可能性和价格担忧”。
  不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国家欢迎中国投资的呼声日益上升。据法国《论坛报》14日报道,据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公布的研究报告,在全球矿业并购的活动中带来最大价值收益的是中国铝业集团以195亿美元注资入股力拓集团。报告指出,中国这一行动使新兴国家海外收购的价值翻了近4倍,从2007年的67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5亿美元。而据法新社17日报道,由于澳大利亚延迟审批中铝投资力拓,力拓警告称,如果它没有顺利完成该项业务,将无法如期偿还40亿美元的债务,而“力拓提高在世界矿业中的地位依赖于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上升”。力拓预测,世界经济还将持续低迷至2010年,因此将复苏的希望放在中国经济和中国海外投资的拉动作用上。有分析认为,中国的投资不但可以牵引一些陷入困局的外国企业脱困,而且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一种表现。
  另据《金融时报》17日报道,中国将提前向其非洲投资基金追加注资20亿美元,其已支出的4亿美元“将推动中国企业作出逾20亿美元的投资”。《华盛顿邮报》评论称, “并不是只有中国的企业在帮助自己的同时帮助别人,中国政府也在帮助困难重重的国家,比如向牙买加和巴基斯坦慷慨地提供贷款,中国的消费者也纷纷到其他国家花钱。上个月就有许多中国人到美国进行购房之旅”。

中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
  对于中国商务部的新政策,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罗德曼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在逐渐从产品生产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实际上,中国早就在这么做。从硬件上看,中国企业已具备了并购海外企业的实力,可以全面推进“走出去” 战略实施;当然在软件上,中国企业在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制约了海外扩张的顺利进行。
  罗德曼教授认为,目前国际市场存在着对中国逆市投资非常有利的因素:一是全球资本市场银根目前普遍偏紧,而中国的银行资本金充足率比较好,外汇很多,汇率比较坚挺,使中国企业具有去海外投资的优势和冲动。二是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如商务部出台的新政策、设立海外专项并购基金、派出更多的投资团等等,使中国企业获得巨大的政策优势。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