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 鹰潭在质疑声中打造“世界铜都”
2008年08月22日 10:41 539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资讯
据经济参考报8月22日消息 “把鹰潭打造为"世界铜都",建成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
一年前,鹰潭打造“世界铜都”的区域战略定位一出台,立刻引发了社会热议,质疑声一时盖过赞许声。然而,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鹰潭——这座赣东北的弹丸之城已成为国内外铜产业转移的“首选热地”,吸引了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的知名企业高度关注。
用世界眼光谋划铜产业发展,创造性利用现有优势,乘势而为,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鹰潭交出的答卷不无启示。
战略:乘势而为
盛夏时节,走进鹰潭,到处是火热的生产建设场景。“世界铜都”如今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一年多前,当鹰潭市提出打造"世界铜都"时,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韩士专博士说。
事实上,人们产生这种想法并不意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虽然中国最大的铜工业企业——江铜集团地处鹰潭,但国有企业与地方的联系实际可用条块分割来概括,“江铜产铜不卖铜”的局面由来已久,江铜与地方的经济的融合,特别是产业融合极其有限,自1983年鹰潭由一个县级镇直接升格为地级市的20多年里,江铜并未为鹰潭带来铜产业的集聚和兴旺。
从全球范围看,智利是第一产铜大国,而圣地亚哥则是铜产量最大的城市,堪称世界铜都。一些人甚至认为,鹰潭打造“世界铜都”只是一厢情愿之举。
事在人为。鹰潭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作为新近崛起的世界铜消费第一大国,其实际消耗量以及增长潜力令投资者刮目相看,世界著名大型铜加工企业纷纷移师中国,世界铜加工中心已向中国转移。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铜消费量将达到520万吨。
鹰潭市委书记杨宪萍说,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因素影响,东部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对地处中部省份的鹰潭地区而言,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矿山产铜居世界第七位,粗铜和标准阴极铜居世界第三位,铜加工材居世界第一位。南昌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尹继东说,在这种背景下,具备一定铜产业基础的鹰潭提出打造“世界铜都”并非只是纸上谈兵,因为从全球格局看,铜产业尤其是铜材加工方面,只要做成“中国之最”,就是“世界之最”。
尹继东认为,辖有“中国最大铜工业生产基地”之称的江铜,鹰潭在全国铜产业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具有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和共识效应,这是“世界铜都”产业定位的基本依据。
坐拥“天时、地利”,2007年5月10日,鹰潭市召开千人大会,郑重地发出建设“世界铜都”的动员令:以江铜为依托,以壮大铜产业为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到“十一五”末,力争实现铜冶炼能力达到100万吨,铜材加工能力超过120万吨,铜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一,江铜综合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前三强。
旋即,鹰潭与江铜签订《共同发展铜产业壮大铜经济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从铜原料、铜加工和铜拆解园区建设等十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产业:借商招商
区域竞争的关键是优势产业的竞争,而优势产业竞争的核心是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的竞争。紧紧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战略机遇,去年以来,鹰潭市党政主要领导频繁拜访国内铜材加工业和其他行业的领军人物,向他们推销“世界铜都”的战略构想。
发展铜产业,引进大项目,方能“以一当十”。宁波金田(集团)是中国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前十强企业。当鹰潭市党政主要领导不断“游说”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董事长楼国强为其真诚和专注所动,一番细致深入的考察后,他当即表示一期投资五亿元在鹰潭兴建江西金田铜业公司,新上六万吨铜棒项目。
广东南海陈氏集团是国内废杂铜再生利用的龙头企业,企业起家以来一直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国,为引进陈氏集团,鹰潭市的干部半年之内三下广东洽谈,陈氏集团为“世界铜都”的构想所动,毅然举资北上。
借商招商,事半功倍。温州客商陈丽芳从最初投资1000多万元生产粗铜,到扩大投资1.5亿元生产高精度电子铜带。去年以来,她变卖了在老家的企业,并将温州铜产业协会会长等一批客商引到贵溪创业,投资兴办了宏源铜业、瑞鑫铜业等企业。陈丽芳说:“鹰潭打造"世界铜都"的战略构想强烈地吸引了我们。”
尹继东说,“世界铜都”的定位,这是鹰潭谋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纲,它为铜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经济生存空间,一个产业分工协作、功能配套互补、产品衍生进化的产业经济生态系统。
大项目集聚铜产业,铜产业集聚带动越来越多的投资。国内生产高精度铜板带的龙头企业宁波兴业集团,继投资三亿元在鹰潭建设铜板带加工项目后,去年又把与世界三大铍及铍合金生产企业之一——哈萨克斯坦乌尔宾斯基冶金厂股份公司合作生产铍青铜的项目放在鹰潭工业园,鹰潭由此成为国内最大的铍青铜生产地,铜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今年5月13日举行的江西(香港)铜产业招商洽谈会上,鹰潭打造“世界铜都”的构想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香港以及内地20多家知名企业的关注,中银投资公司、香港兴业铜业、广东伟强集团、中国红旗集团、同创铜业等企业纷纷签约投资鹰潭。
去年以来,已有32家大型铜加工企业相继落户鹰潭,使该市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迅速扩张至69家,目前铜加工能力新增56万吨跃升至116万吨,鹰潭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今年前5个月,鹰潭市铜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5亿元、税收14.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9%、20%。
尹继东说,培育特色产业,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的原则指导下,产业必然会在效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鹰潭用打造“世界铜都”的实践,对产业集聚的区域比较优势原理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资源:无中生有
在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旁的一片开阔地上,数百名建设者正在紧张地进行管线铺设施工,而就在半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寸草不生的红石岭。
贵溪市委副书记杨解生豪迈地说,今年年内,这里将建成鹰潭市的铜产业循环基地——铜拆解加工区,这也是国内首个在内陆地区由国家批准设立的铜拆解加工区。
2007年9月,江铜冶炼能力突破70万吨。然而,随着产能的扩张,江铜电解铜生产原料的自给率明显下降,园区加工企业对铜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原料将成为制约江铜及园区企业发展的瓶颈。
能否抢占铜资源这一战略制高点,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世界铜都”建设的进程。鹰潭的决策者意识到,没有铜矿资源的城市,要解决原料问题,就必须“无中生有”,大胆利用、循环利用国内国外资源。
铜拆解加工区的建设构想应运而生,并于去年9月在鹰潭顺利开工建设。全国最大的废旧铜拆解商——广东南海宇成、兴奇集团,与鹰潭正式签订了协议,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拆解区。按照总体规划,建成后要形成180万吨的年拆解能力,年产近40万吨再生铜、10万吨铝、10万吨塑料、95万吨钢铁,成为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一期工程每年可拆解70万吨的废旧机电产品,可从中回收14.8万吨铜金属。
“一期工程提供的再生铜资源量相当于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德兴铜矿一年提供的产量。”贵溪市委副书记杨解生说,每利用一吨再生铜,可少开采铜矿石130吨,少产生两吨二氧化硫和100多吨工业废渣。
杨解生说,根据当前市场价格,每吨拆解回收铜价格比原生铜低3000元至5000元,将为那些要求纯度不高的铜加工企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铜原料。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韩士专博士说,在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区域产业升级的机遇面前,鹰潭这样的内陆地区循环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圈区管理"将废弃机电产品拆解完全集中在"进口拆解区",相当于"把环保老虎关进了笼中",鹰潭在发展循环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找到一条双赢之道。”韩士专评价说。
随着铜拆解加工区和无水港项目相继投入使用,鹰潭打造的“世界铜都”将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