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初显

2009年03月25日 16:5 62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作者:

  3月25日消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相继进入资源开采后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探明储量减少、开采成本上升、人员过剩、经济发展缓慢等衰退现象。

转型势在必行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根据国家发改委《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组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按资源开发类型可分为:煤炭城市63座,森工城市21座,有色冶金城市12座,石油城市9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其他城市5座。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一般来说,资源储量的多少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
  兴也资源,衰也资源。以湖北大冶为例,建国以来,大冶累计向国家提供铁矿石17430万吨、铜矿石13185万吨、煤炭3084万吨,贡献利税130亿元(不包括大型国企内部调拨所产生的利税)。当时,每9个大冶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矿业开采。
  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矿竭城衰,2001年2月28日,该市龙角山镇、铜山口镇、铜绿山镇等3个因矿而设的乡镇同时被民政部门撤销,周边居民纷纷搬迁。
  “一般而言,对资源开采依赖性较强的资源型区域,在资源开采逐步减少甚至枯竭后,可能出现两种结局:一种是如果没有发展相应的产业来弥补资源型产业的萎缩,那么该区域就可能逐步走向衰落,即出现所谓的‘矿竭城亡’。另一种结局是由于资源枯竭或市场形势的变化等原因,在资源开采减少的同时,逐步发展了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这些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增量足以弥补资源型产业的减少量,城市不但不会出现衰退,而且将随着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发展壮大而日益兴盛起来。
  他说,正是为了扭转资源渐趋枯竭、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改变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困扰,2008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确定阜新、白银、萍乡、辽源、大冶等12个城市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进行转型试点。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