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节能减排打造成真正的阳光产业
2009年03月27日 10:55 225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节能减排
在刚刚闭幕的2009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近三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而未来仍“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尽管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久未见底,世界经济加速下滑,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中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并没有改变。根据规划,到2010年,中国的单位GDP 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
更让人振奋的是,在年前中央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生态环境投资“分羹”3500 亿。在不少地方,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不再是势如“水火”,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做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行严格问责制,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清洁环保的创新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思维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已形成了“共识”,当作了“要务”,成了化“危”为“机”的最佳作为。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双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还任重而道远 。眼下,中国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能源利用效率下降,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有些人的决心开始摇摆,有的地方开始了折腾——打着保增长的旗号,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鼓励停产 歇业的小造纸、小煤窑重新开工者有之;以防止经济下滑为借口,对企业排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者有之;以拉动内需为名义,乱铺摊子、乱上项目,频频挑战环保红线者也有之……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不计代价发展、粗放型增长的恶果 不断暴露,太湖的蓝藻、滇池的臭水、南方的酸雨、北方的沙尘……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节能减排的警钟。如果不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把资金再次投入到高耗能产业中,一味强调快速增长而忽视“好”字当头 ,就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与此前提倡的抑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的思路相违背,必然使“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不但前几年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成果得不到巩固,还会使经济发展付出更大代价。
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的永恒规律,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动摇,而应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转 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应对金融危机的“要务”,并以此为重点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任何时候我们都 要坚守这道底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绝不以牺牲环境、破坏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经济发展 的快速度。只有把节能减排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兴可再生能源的工业项目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才能真正告别冒着黑烟、流着黑水的GDP,迎来大发展春天。
把节能减排当作应对金融危机的“要务”须多管齐下:一是要加强领导,在官员政绩考核时增加了一把 “生态尺子”,实行一票否决;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 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加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循环经济;四是要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对建设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和使用 节能环保产品的企业给予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如此,节能减排便会名 至实归,成为真正的“阳光产业”。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