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冲击国际矿市 中国地方“军团”抄底行动
2009年03月30日 13:59 6503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分类: 锡 作者: 党鹏 何勇
浙江:败走非洲
刚从俄罗斯回到国内的杨天瑶,在家中待不了几天,又将踏上飞往俄罗斯的航班。
杨天瑶是浙江台州华天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台州华天)的董事长,他在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与蒙古国相邻的赤塔州投资的铅锌矿,今年就要正式投产了,像这样中俄两国“空中飞人”的忙碌生活,他早已习惯。
在海外矿业市场摸爬滚打已经六七年的杨天瑶,算是早期“出海”买矿的浙江商人里,独立经营比较成功的一个了。
海外投资潮起有“内因”
早在2003年,杨天瑶就考虑到海外买矿,当时多少是有点迫于无奈。
杨天瑶曾为台州华天定下年产100万吨铅锌矿的宏大目标,但五六年前,国内已探明大储量的铅锌矿,都被国有企业垄断,采矿权又不像现在可以公开招标,一般民企根本拿不到。跨出国境之前,台州华天铅锌和铜加起来的年产量,也就在6万多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
当年,浙江企业海外买矿的主要目标地除非洲大陆外,还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杨天瑶觉得,澳大利亚采矿成本高,非洲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一些国家政局也不太稳定,而邻国俄罗斯投资环境相对安全一些。
2005年,他在俄罗斯赤塔州注册了一家贝加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同年5月底,这家公司在俄罗斯资源部举行的公开竞标中取得一处铅锌矿25年的开采经营权。台州华天因此也成为当时浙江省乃至全国首家在国外取得有色金属矿产开采经营权的县级民营企业。
更让杨天瑶喜出望外的是,这处面积达29.5平方公里的铅锌矿,原来估计有色金属储藏量可达200万吨,后经杨率队再次认真勘察,发现实际储量可达上千万吨,市价约1000亿元人民币。
与杨天瑶的台州华天一道,浙江众多民营企业在2003年前后掀起了一波海外买矿的高潮。据浙江省外经贸厅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已批准40多个境外资源开发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刚果(金)、南非、菲律宾、印度、印尼及朝鲜等地,开采矿山包括铁、铜、钴、镍、铬等,还有石油和森林等资源。
杨天瑶认为,前几年浙企大量涌到海外买矿,与本省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及原材料供给的巨大缺口之间的矛盾有关,以往只通过贸易方式输入这些资源,显然无法再满足需求。
集体“败走非洲”
浙江嘉利珂钴镍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伯煊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浙企在非洲最早投资的矿山多位于刚果(金),但这些矿山大多地处偏远,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有90%实际上不具备采矿条件,还有企业闹出笑话,把矿买回来后,才发现矿在水库下面,根本就无法开采。
据了解,非洲真正高质量的矿产都集中在美、法、英等欧美国家的大公司手里。这些公司在非洲根深蒂固,至少都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而且投资额多则二三十亿美元,少的也有六七亿美元。包括浙企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当地能有过千万美元的投资,已经算是规模很大的了。
更大的问题是,一些获得矿权的国内企业既不注重环保,又经常偷税漏税,不仅受到欧美矿产公司的排挤,在当地政府和民众中口碑也不好。
邵伯煊的公司主要在刚果(金)开采钴矿。他说,早在2001年考察非洲市场时,他就发现这个国家投资环境不佳,但全球钴矿产量刚果(金)占了70%,所以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留下来。为了降低风险,他找了一家在当地开发经验比较丰富的英国矿业上市公司合作。
后来实践证明,这一冒险决定获得回报。此后数年间,邵伯煊的公司年产值接近10亿元人民币,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钴、镍化工新材料产品生产企业之一。
“当初跟我们一起过去的同行,很多资产都大幅缩水,还有一些干脆死掉了,即使坚持下来的,也大都在观望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什么时候能抬高,等待脱手的机会。”邵伯煊说。
输多赢少 前景迷惘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前几年出海买矿的浙江民营企业主中,像杨天瑶和邵伯煊一样的成功者为数不多,而更多境遇不佳的老板,通常不太愿意对媒体“自曝家丑”。
浙江嘉兴一家企业老总私下承认,2005年他们在非洲投资了几百万美元开发铜矿,由于投资环境恶劣,矿山至今还没有投产。因为公司是多元化发展,在国内还开发房地产和酒店等项目,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资金链十分紧张,如今正打算把非洲的采矿权转卖出去。
还有一家做服装的浙企,一度在非洲拿下了40个矿的开采权,但到现在为止,连一个矿都没动过。
“采矿是个庞大的工程,需要花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如果之前不是做矿的,或者资金不够,很难盈利。” 中外商通咨询服务公司执行董事王育桑表示。王的主要工作是向企业提供海外矿产投资咨询服务。
一位曾“败走非洲”的浙江企业主说,浙江企业赴海外买矿采矿,也就几年时间,不要说与当地的欧美公司比,即使是跟国内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在获取信息、掌握国际矿业经营规则,以及融资能力、人才和技术储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至于浙企历来为人称道的“抱团打天下”的策略,能否在海外采矿投资中发挥作用,邵伯煊表示并不乐观。他认为,自己人抱团投资虽然能提高资金投入能力,但未必能适应海外尤其是非洲那样复杂的市场环境。
链接:央企“抄底”澳洲矿山
2009年初,按照权威统计,与中国有关的海外并购有22起,涉及金额达163亿美元。这些并购的主要领域为自然资源,收购金额比重占总额的97%;资金流向也非常集中,在澳大利亚的收购金额占总金额的90%。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初,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000060.SZ)成功收购澳大利亚PEM公司50.1%股权,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绝对控股发达国家资源企业的公司。由于国际市场铅锌价格的暴跌,去年以来全球多数铅锌矿山生产处于亏损状态,经营困难,PEM公司在澳大利亚拥有约320万吨铅锌资源,并拥有多个探矿权,中金岭南此次收购被视为“抄底”行动。
2月中旬,中国铝业(601600.SH)也发出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铝公司将以总计195亿美元投资力拓集团,并认购发行可转换债券,以使转股后增加中铝公司现时在力拓集团的持股量。稍后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公司对外宣布,以17亿美元要约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金属矿业公司OZ Minerals。
[1] [2]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