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工业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2008年04月29日 0:0 591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铝资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文献军)
2007年中国铝工业基本情况
氧化铝:至2007年底,全国氧化铝产能2700万吨,同比增长42%,统计产量1946万吨,同比增长42%(实际产量估计2050万吨,同比增长49.6%)。产量超过80万吨/年的企业有10家,统计产量合计1633万吨(实际173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3.9%(实际占89.3%)。
电解铝:2007年全国电解铝总产能达到1550万吨,同比增长29.2%,产量1256万吨,同比增长34.3%。电解铝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1家,比2006年增加7家,合计产量743万吨,占总产量的59%,比2006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再生铝:2007年废铝回收再生利用比上年又有进一步增长,全年再生铝产量达到275万吨,比上年增长17%。
铝加工:2007年全国铝加工产能、产量大幅增长,全年铝加工材产量1176万吨,同比增长44.33%。
利税:2007年全国铝冶炼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2480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2006年下降3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04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2006年下降8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2006年下降113个百分点。
中国铝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氧化铝
产量:2007年中国氧化铝产量1946万吨(实际产量估计205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7834万吨)的25%(实际约占26%),居世界第一;
消费量:2007年中国氧化铝消费量2612万吨,占世界消费总量(7472万吨)的35%,居世界第一。
电解铝
产量:2007年中国电解铝产量125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3820万吨)的32.8%,连续6年世界第一;
消费量:2007年中国电解铝消费量1210万吨,占世界消费总量(3780万吨)的32%,从2005年开始居世界第一。
铝加工材
产量:2007年中国铝加工材产量1176万吨,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
中国铝工业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产能增长速度过快
电解铝产量增长速度过快
→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尤其是电价和出口政策)
→供应过剩压力增大
→原辅材料涨价
资源瓶颈
资源问题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制约中国铝工业发展的瓶颈
资源包括:一次资源(铝土矿、氧化铝)和二次资源
当长时期,指的是到中国二次资源的获得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一次资源先天不足
氧化铝进口量下降但铝土矿资源进口急剧增长
国内二次资源的获得预计在2020年以后有较大突破
铝的消费仍需靠出口拉动
原铝表观消费与铝材净出口增长的关系
→出口政策影响大
7月1日起,取消铝条、杆、型材及异型材、铝丝等8个税号的出口退税
9月1日起,对非合金制铝条、杆等征收15%出口暂定关税
→贸易摩擦加剧
土耳其铝板带行业向政府提出特保
美国诺兰达铝箔公司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中国铝箔出口对美造成冲击
→铝材出口政策调整
堵变相出口铝锭的漏洞(如铝管)
有可能造成真正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被误伤
贸易摩擦极易迫使国内调整出口政策
铝材仍有出口退税的品种有:
7606 铝板带 11%
7607 铝箔 13%
7608 铝管 13%
下一步要调整的产品是谁?
成本上升迅速
电力成本大幅度上升
优惠电价的取消已使部分相当不错的电解铝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发电企业与铝厂直供本来是很好的铝电联营模式,但此次取消优惠电价把这种模式取消了
电解铝厂建自备电厂同样面临着发电成本的不断上升
不同地区电价差别掩盖了企业实际经营水平
长期合同电价看不到希望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铝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人均原铝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国内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电解铝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技术进步、装备水平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延伸使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全口径统计(原铝、铝合金、铝材、废杂铝)中国目前刚刚结束净进口的局面
小结
中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速度与能源、资源、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决定了国家对电解铝行业宏观调控政策不会放松
电解铝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
资源仍是中国电解铝发展的瓶颈,铝土矿进口问题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从企业经营安全出发,在氧化铝采购方面一定要坚持立足国内、兼顾进口、不断扩大长期合同份额的方针。
铝材出口量的快速增长使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出口环节税收政策面临继续调整
积极开发海外资源,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是企业抵御风险、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条件的不平衡将使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一些有条件的煤电铝联营企业发展优势更加突出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