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墨尔本街头,行人会感到一丝初秋的凉意,如同北京的雨后春寒。
但这冷却不了在铁矿石领域的两场火热“暗战”——资本市场上,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强行要约收购力拓(Rio Tinto)的拉锯战,因中国铝业(601600)(下称“中铝”)“黎明突袭”收购力拓英国公司的12%股份,增加新变;商品市场上,以中国宝钢为代表的买方和以必和必拓等三巨头为代表的卖方纠缠于本年度期协议价格,迟迟难定。
作为全球第一大矿业巨头的必和必拓,正是这两场“暗战”的主角。3月31日,在公司总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郎斯戴尔街180号,必和必拓董事长安德(Donald R Argus)就这些焦点问题,接受了包括本报在内的几家中国媒体采访。
安德担任必和必拓董事长已达10年,但“两线作战”对他仍是第一次。曾担任澳大利亚国民银行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他,对资本运作并不陌生。采访中他对本报表示,原有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已经过时,市场需要参考大宗商品指数设计新定价机制。而对于敏感的力拓收购战,他的言谈举止中信心满满,“把所有条件摆到桌面,我们欢迎与中铝直接谈判。”他说。
随着中国重化工业进程的不可逆转,中国企业对以石油、铁矿为代表的上游资源渴求,对国际贸易壁垒导致的产业安全担忧,日益显现,这推动了他们海外开发、并购的步伐。对国际产业巨头来说,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3月26日,在帕斯,必和必拓铁矿石总裁伊恩对本报等媒体表示,2008年预计公司铁矿石产量将达到1.2亿吨,其中有50%销往中国,他还预计今后每吨铁矿石的投资成本将达到105美元。这些数字表明,国际产业巨头们离不开中国巨大的市场,也需要中国公司来分担、降低成本。
正因此,两场“暗战”的结局,会否是“竞合”与“多赢”?
按大宗商品指数定价铁矿石
《21世纪》:2月底,中国钢铁企业接受了巴西淡水河谷铁矿石的涨价幅度。但有报道称,必和必拓和力拓都想把铁矿石涨价幅度再提高,力拓还提出了要做现货交易的要求,直接参考价格最高的印度矿(每吨190美元)。对此,您作何评论?
安德:现在,铁矿石的现货市场价格是期货市场的一倍,我认为,这种定价机制是非常扭曲的。这种机制,无论对铁矿石供应商,还是钢铁企业都不好。
这种基于现货市场的基准价格进行定价的机制非常陈旧,这是当时市场供过于求的时候出现的,当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铁矿石已装船出发,客户又反悔不要了。而现在的市场情况是供不应求,这种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很有问题。
我们3年前就提出,这种谈判价格对于市场、客户和供应商都不利,结果会是一些供应商的低成本没有得到认可,而有一些客户却得不到铁矿石,从而转向现货市场。
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满足长期供货合同,只有满足这个义务以后,才能供应现货市场。目前我们供应现货市场的铁矿石只占(总产量的)5%。
《21世纪》:那您认为现在的定价机制会不会崩溃,什么样的定价机制比较合适?
安德:我认为,应该按照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机制来决定铁矿石价格,而不是由现货市场决定。我们希望市场有序,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也愿意与世界任何公司合作。我相信,在定价机制的问题上,有理智的人最后会按市场方式达成共识,对此,我很乐观。
收购力拓两优势
记者:你们提出收购力拓的理由是什么,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哪些利益?
安德:自从2007年11月8日,我们对力拓发出以3股换1股的要约收购以来,力拓股价出现大幅上升。这说明,正是由于我们的出现,才提升了他们的股价,我们(收购)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力拓反对我们收购的意见之一是,力拓的铁矿石产量超过必和必拓,但是,力拓没有考虑到他们的资产结构没有我们完善。仅就炼钢来说,我们拥有铁矿石、锰矿、冶炼煤,截至2007年12月,在各业务板块税前利润(EBITDA)增幅方面,铁矿石为52%、锰矿为40%、冶炼煤为36%。再如业务发展前景方面,自去年11月,力拓在铝业的评级出现了下滑,因为铝业是低成长空间的业务;而过去10年中,我们对石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对于这项业务的前景,我们非常看好。
我们一直把业务拓展的重心放在多种资源领域的上游,致力于在全球寻找低成本、有长期开发潜力的资产,提前5-10年进行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收回成本。我们并购力拓,也是为了保证资产结构中有更多可替换的资源种类。此外,对任何公司来说,恰当的资产组合、良好的利润(EBITDA)上升空间都很重要,而力拓在这方面很难为未来发展创造较好的空间。
记者:中国铝业和美国铝业共同收购力拓12%的股权后,双方均表示,现时无意出价收购整个力拓,但保留在力拓收到第三方正式要约收购情况下,发出竞购提议的权利。必和必拓对力拓收购案的前景怎么判断?
安德:虽然力拓的董事会表示,我们收购他们是一厢情愿的做法。但他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就此罢手,他们的股价就会大幅下跌。而中铝的投资收益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我们欢迎与力拓的股东、包括中铝进行谈判,我们也希望与中铝进行面对面的谈判,把所有的条件都摆到桌面上。很明显,以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及庞大的外汇储备,世界各国都要学会与中国打交道。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