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商机渐渐展露 10年或达5000万吨
2009年04月08日 11:33 3891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任会斌
煤制油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产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煤制油产业的呼声较高。“煤制油”一词随之进入了公众视野。其实,煤制油技术早已不是新事物。
据专家介绍,煤制油主要有直接、间接两种工艺。前者是煤掺重油制成煤浆后,通过高温、高压、催化、加氢裂化等处理生产出柴油等油品。间接制油即煤经过气化、净化、催化等处理合成出柴油、石脑油等产品。
早在1913年,德国科学家就开发出了第一代煤直接制油技术。自1927年兴建首个煤直接制油厂起,至1944年德国的煤直接制油产能已达到423万吨。
此外,1923年德国科学家还发现利用铁催化剂处理煤合成气可生产液态燃料,这就是最早的煤间接制油技术。从1934年鲁尔化学公司兴建第一个煤间接制油工厂起,至二战结束前,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共兴建了14个煤间接制油工厂,年总产量约91万吨。
然而,这些早期的煤制油工厂大多在战争期间被炸毁,其余的则因成本高最终关闭。此后,煤制油技术研究仍未停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相继研究出了第二代煤直接制油技术,中试也获得成功,目前正在研究的是第三代煤直接制油技术。因成本高、需求不迫切,二代和三代煤直接制油技术在国外均未实现产业化。
富煤的国家南非,上世纪中期由于受经济制裁,石油极度匮乏,被迫研究煤制油技术。1955年至1982年,南非的SASOL公司陆续建设了三家煤间接制油工厂,可年产柴油等化工产品760多万吨。近年来,南非依然在建新厂推进煤制油技术、产业发展,是当今唯一具有煤间接制油产业化和长期运营经验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侵华期间曾在我国锦州兴建了一座煤制油工厂,新中国成立后工厂被我国接收,可年产油品4.7万吨,大庆油田发现后,工厂停产废弃。此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化工企业仍在跟踪、研究煤制油技术,近年来已自主研发出先进的煤直接、间接制油以及核心设备、催化剂、工业软件等全套技术,千吨级中试陆续取得成功,产业化也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