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08年01月09日 0:0 55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铜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用途和重要影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需要高精度异型带、电子引线框架材料及电解铜箔,电力行业需要输电电缆、输配电设备、白铜冷凝管、变压器带和铜母线,家用电器行业需要铜管、铜箔,汽车制造业、建筑行业五金工具行业、仪器仪表行业及低压电器行业对铜加工材都有着不小的需求。“每生产1台空调就需要7公斤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恭敏说,“中国现在不但是铜的消费大国也是生产大国,铜产量每年约300万吨,产量占了全球的1/5,消费占了1/3。”
        “从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中国有色行业的骨干企业都达到或者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采选冶加的骨干企业在资源利用水平、环保水平、能耗水平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铜为例,2005年铜冶炼综合能耗733千克标准煤/吨,比2000年下降了544千克,2010年的目标是铜综合能耗降至600千克标准煤/吨。”王恭敏介绍说,“不光是冶炼这一环节,材料加工业的装备水平也很高,骨干企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除了一小部分高精板带箔还需要进口外,管、棒、线、带、箔国内都能生产。”
        技术水平方面,从当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到现在已经有了自主创新的技术,有色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先进的。据介绍,铜铝铅锌四大品种国内企业都能提供交钥匙工程,在海外中铝、中色矿业的交钥匙工程(交钥匙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当系统商在完成工程项目以后,将系统的原程序毫无保留的交给客户,并且尽可能的让客户掌握它。而让客户摆脱对系统提供商的依赖。)都获得很高的评价,与此同时,成套采选冶加设备也因为技术水平先进而带来了出口的不断增长。
        “能达到这样的水品,对于以铜为代表的有色行业来说,并不简单。”王恭敏介绍说。
        铜生产企业面对的是全球市场,而我国的有色金属资源相对紧缺,国际上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得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呈现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是国际上的矿产资源掌握在少数几个大型企业手中,他们在价格形成方面拥有不对称优势。大型矿业公司控制原料的格局短时期内不太容易发生变化,这使得国内的大量用户非常被动。卖方市场使得有色金属长期处于高价位,这加大了有色金属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
        “面对这种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企业要想获得稳定的发展环境,必须有避险工具———期货。”王恭敏说,“在国内铜期货还没有上市的时候,就有些加工冶炼企业在自己做自己的保值了,今天买入了100吨铜,那么必须在1—2天里卖出100吨铜所出产的产品。因为和原材料价格相比,企业的加工费用实在太低了。这种价格波动对于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参与期货的十余年,是江铜发展最快的时期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有色金属冶炼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铜冶炼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3项目“磁浮动力轨用铜铝复合接触线国产产业化研究”、特大型斑岩铜矿稀贵元素的高效回收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项项的技术进步成果,仅仅是江西铜业集团2007年上半年的科技进步总结。
        截至2007年6月底,江铜拥有总资产325亿元,净资产169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4.6倍、7.8倍。2006年,江铜实现销售收入319亿元,利税93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19.7倍和31倍。
        “1992年,江铜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第一批会员。16年来,期货运作对江铜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江西铜业集团党委书记李保民身兼江铜旗下的金瑞期货公司的董事长,在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中,江铜的期货路展现在记者面前。
        说起当年选择进入期货行业,李保民说:“期货是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对于铜这样的市场价格国际化的大宗商品,不进入期货行业是不可想象的。生产经营周期长,价格变化大,在市场运行中,买卖双方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分散规避风险,将无法锁定企业的经营目标。”
        1992年—1997年是江铜涉足期货市场的初级阶段。江铜通过期货市场公开、公平的市场机制,催生了国际品牌,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这个阶段,江铜把期货当作一根“拐棍”。当时,国内正是“三角债”高发期,江铜依靠期货交易这根“拐棍”,不仅实现了产销平衡,而且实现了货款的100%回笼。
        当时,国内外铜价较高,中国的铜企业普遍效益较好。交易所根据市场反映,将铜产品划分为一类、二类,开始实施升贴水制度,江铜的阴极铜被上海期货交易所划为二类铜。一流设备(江铜贵溪冶炼厂的设备是国家“六五”期间成套引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未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江铜开始承受到市场的巨大压力,大力开展了对阴极铜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测。
        1994年,江铜开始制定主产品阴极铜到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计划。1996年4月,江铜贵冶牌阴极铜在LME一次注册成功,成为中国首个在LME注册的阴极铜国际品牌,实现了中国铜工业零的突破。此后,江铜的白银、黄金、ISA电解铜先后于2003年、2004年、2007年通过了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和LME的注册,成为国内惟一一家多个产品在伦敦成功注册的企业。
        “可以说是期货运作催生了国际铜品牌。”李保民说。
        “一般来说,当铜价低迷时,矿石行业将出现大规模的洗牌,而当铜价高涨的时候,冶炼行业将出现大规模的洗牌,如果没有期货市场,随着经济周期和商品价格运行周期的波动,整个铜行业将会像坐过山车一样,会大起大落。”李保民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很有感触。
        1997年—2000年间,铜价进入历史低点,江铜面对国际市场的压力,沉着应对,积极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有效地稳定了生产经营秩序。
        江铜根据保值需求的不同,将业务分为三大类:自产原料保值、进口原料保值、国内采购原料保值。其中,进口原料和国内采购原料均属加工贸易,其盈利模式靠赚取加工费实现,风险体现在加工周期内的价格变化,以锁定加工费收入为目标,在买入原料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远期卖出产品来实现保值,这是国际上通行的现金流保值。自产原料对江铜利润影响重大,通过利润目标测算出价格目标,保住目标价格即保住了目标利润。江铜从三个方面进行目标价格的考察:一是企业利润的成长性超出上市公司平均成长水平,达到或超过行业内同类企业成长水平;二是预期的市场平均价格;三是监管部门,出资人的意见。为此,江铜每一次关于自产原料保值的决策都紧盯上市公司整体成长水平及行业内同类企业成长水平,分析研究国际著名分析机构关于年度平均价的预测报告,查看上一季财务报告公布后市场的反应。
        “江铜针对当时低迷价格的目标利润进行保值,不仅保证了生产经营的稳定有序,也为进一步的国际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李保民介绍说,“期现互动,共同发展是江铜期货运作最重要的特征。”
        2003年,江铜完成了贵冶三期改造,阴极铜的产能由20万吨快速提升到40万吨。此时,江铜形成了规模、技术、装备、机制、环保、成本、人才等比较优势,成为中国铜行业国际化运作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在发展过程中,江铜不仅不断扩大采选冶规模,而且延长了产业链,其目的是进行结构调整,提高资产质量,减小现货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期货作为规避风险的手段,江铜从原料采购开始就进行保值,新上的铜项目,也一律纳入保值计划。
        2001年以后,江铜的铜杆生产能力达到37万吨。如何赢得客户,占领市场,成为江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时,国内特别是华南地区的铜杆客户根据自身需要,提出多种作价方式,其中市场普遍采用“点价”的方式运作。为了规避“点价”方式带来的风险,江铜只有通过期货市场建立“点价”头寸。
        江铜通过灵活开放“点价”、买入套期保值,利用华南和上海的营销中心,迅速打开了全国的铜杆市场,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期货运作给江铜的市场竞争力带来了稳步的提升。”李保民这样说。
        名牌的创立、国际视野的导入,稳定的经营环境最终的结果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用江铜人自己的话说就是———参与期货市场这些年,是江铜发展最快的时期。

合理利用期货给企业带来全面的升级
       “作为加工工业领域的企业,面对的最大挑战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巨幅波动,而期货市场提供了一个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途径。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使企业获得一个稳定的财务环境,才可能专心于技术进步、加强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提升。”  中国期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常清这样表示。
        以有色金属为例,上市一个品种后,获得交易所注册的产品在价格、质量方面相当于获得了公开的认可,这样,企业的产品价格就与劣质产品拉开了距离。企业可以获得品牌溢价,从而使得企业有了快速发展的基础,从行业角度来看,加速了落后企业的淘汰进程。
        期货市场的建立,大大推动了企业重视信息、利用信息改进经营管理的进程。由于期货市场信息的超前性、预期性,期货交易具有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使卖方企业获得在一定时间内将产品通过期货市场提前抛出,实现目标销售价格,锁定利润;也可以使买方企业提前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期货市场买进原材料,锁定原材料成本。企业的这种套期保值行为,可以有效地避免市场价格朝不利方向波动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期货交割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巨变。从前流通领域渠道少环节多的情况,在期货上市后,发生了向好的转变。期货市场的标准化合约代表着一定标的物的商品,当你持有某一标准化合约多头头寸,就意味着你有权以某一价格水平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商品。期货标准化合约这一特点可以使企业以买进标准化合约来代替库存一定数量的商品,由于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度,拥有同等数量的合约比拥有同等数量的商品所占用的资金要少得多。这样做不但降低了购买商品占用的资金,而且免除了商品库存的费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  
        这些影响,使得很多优秀的企业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企业专心于专业,促进了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和管理层面的调整进步。
        影响期货价格的不仅有供给需求等直接因素,还有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趋势,国际资本市场变化,国际投资基金动向等间接因素。在当今资本市场对商品期货市场,以及不同商品价格之间的影响日益增大的今天,要求经营者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全方位考虑企业的经营及国际竞争。经营者除了熟悉本行业的运作,还要关注国际期货市场行情的变化,相关资本市场及投资基金动向,这就迫使企业经营者去学习过去没有学过的知识,去了解和关注过去所不需关注的变化。
        “企业的决策视野得到了开阔,对市场的把握和预测分析能力提高了,企业的战略决策也就更加科学了。”常清表示。
        “坚定执行套期保值战略使得企业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在原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方面,面对价格大幅波动的市场,这显得尤为重要。”江铜期货部经理陈何辉说,“积极参与期货的结果是实现了利润目标,使企业获得了经营发展的稳健财务环境。”
        经过多年运作,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入,利用期货市场的方式日益灵活。企业不再仅仅将期货市场当作现货采购或销售的渠道,而是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提供的价格信息和市场机会来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积极参与期货促使了企业从生产型企业转向为经营型企业。”陈何辉表示。
        他介绍说,积极参与期货所能给企业带来的管理升级体现在三个方面:资金流管理、信息流管理、物流管理。
        在资金流管理方面,期货交易可以保证不被拖欠,保证100%回收现金流;期货市场是各种影响市场运行的信息的汇聚平台,这些国际国内的相关信息对于企业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作用重大,参与期货市场加速了江铜的信息化进程;物流管理方面,现货与期货可以同时进行销售,如果现货市场贴水,期货市场价格高,就可以在期货市场卖出,只要交到交割库就可以了,价格变化反向的话则选择现货销售,期货平仓,期现调剂从而避免了超额库存。
        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也不再局限于传统风险转移,而是逐渐演变为动态的资金风险管理,即强调的是预期收益的最大化以及所持头寸的风险最小化。期货交易目前已被许多企业看作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利用这一工具能促进买卖决策并在采取业务行动时拥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陈何辉介绍说,以江铜为例,铜冶炼行业的主要业务是采购铜精矿,生产铜,在原料和产品两端,面对的都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价格,购销合同要按照期货市场的价格。江铜的原料来自两个部分,自有矿山和进口,对自有矿山的保值,实现全年利润目标。自有矿山的保值如果没有做到还可以说是少赚了,但是进口原料如果没有保值,面对的可能就是真金白银的亏损。

积极利用期货市场,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江铜的成功经验正在被更多的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所借鉴,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目前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利用期货市场实现管理财务风险的目标,比如云铝股份、铜都铜业、焦作万方、兰州铝业等,以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的供应及价格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冲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恭敏表示,江铜参与期货市场的经验表明,企业应利用期货规避价格风险,转变经营机制。
        与国际铜价和国内现价高度关联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发现的期铜价格,不仅成为我国铜生产、消费、流通企业进行现货销售、原料采购和贸易流通的定价基准。而且也成为国际铜行业企业定价的基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被国际上认可为全球铜期货三大定价中心之一。以套期保值和套利为主要目的大型铜生产、消费和流通企业一直是市场的中坚力量,为稳定市场、增强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铜加工企业中的85%都参与了上海期货交易。除江铜外,铜陵、云铜等也先后进入资本市场,成为公开、透明、规范运作的上市公司。可以这么讲,通过期货市场,铜企业提高了市场化运作水平,奠定了与国际铜业一比高低的基础。
        王恭敏表示,国内铜期货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为国内铜工业提供了规范的定价体系和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坚持套期保值战略的企业放弃了超额利润,也回避了意外的风险,但他们实现了企业的均衡生产,从而实现了整个行业的均衡生产,避免了生产上大起大落对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期货的发展加速了中国铜工业的市场化进程,提升了中国铜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图为江铜集团德兴铜矿作业场    

江铜铜箔厂生产车间    

铜生产企业套期保值操作

        铜生产企业包括自有矿山的铜生产企业和来料(铜精矿)加工的铜生产企业。

        A.自有矿山的铜生产商的套期保值。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固定,产品的销售价格则是浮动的。其保值的目的是锁定一个满意的卖出价格,以确保预期利润。具体操作依不同情况而定:
        第一,在没有找到现货市场买主之前,一般根据未来产量在期货市场先行进行卖出套期保值,如果以后找到现货买主,将相应数量的期货合约平仓。如合约到期仍未找到现货买主,则在交易所进行实物交割(其产品必须是交易所注册商品);
        第二,已经找到现货买主,签订了远期合约,但签订的是开口价,即交货时的现货价格是按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月的平均价结算。这样为防止交货时价格下跌,减少预期利润,同样需要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套期保值,到期将期货平仓,同时履行现货合同(签合同时卖出期货合约;履行合同时买入期货合约平仓);
        第三,已经找到现货买主,签订了远期合约,而且已经确定了价格。此时为防止交货时价格上升,则买入现货到期月的期货合约进行买入套期保值(签合同时买入期货合约,履行合同时,卖出期货合约平仓)。

B.来料(铜精矿)加工的冶炼厂套期保值。通常情况下采用以下两种惯用的贸易方式:
        第一,“点价”。在这种贸易方式下,铜生产商可以根据其需要,选择合适的价格锁定其生产成本。具体做法是:在合同中双方同时约定,买方提供信用证后,合同约定的计价月前,由买方根据自己的判断或需要进行定价。到计价月后,供需双方按此价格进行交易清算(铜精矿价格=点价一TC/RC)。在这种方式下,铜精矿的采购成本是确定的,企业基本可不必对原料进行保值(但铜精矿的供应商需要做卖出保值)。一旦“点价“完成,为防止生产过程中铜价下跌,冶炼厂须在期货市场上对电解铜进行卖出卖期保值。
        第二,平均价。在这种贸易方式下,铜生产商显然会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原料价格风险,企业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就需要通过期货市场对其现货市场上的贸易活动进行保值。具体做法是:在合同中规定了所有其他条款后,同时约定合同的清算价为计价月伦敦期货交易所三月铜的平均结算价(铜精矿价格=平均结算价一TC/RC)。在这种方式下企业的原料成本是不确定的,为防止结算时铜价上涨增加原料成本,企业须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保值。
        TC/RC:TC就是处理费或粗炼费,而RC就是精炼费。TC/RC是矿产商和贸易商向冶炼厂支付的、将铜精矿加工成精铜的费用。TC以美元/吨铜精矿报价,而RC以美分/磅精铜报价。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