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加工能力步入快速成长期

2007年08月04日 0:0 564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铝业展览会,将于2007年10月10日~12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是北京首次关于铝工业的专业展览盛会,其举办的级别、展品的水平、蕴育的商机受到了行业内外及众多媒体的关注。
        从展会主办方了解到,铝业展正在紧张筹备中。截至目前报名参展的面积达到60%,已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迪拜、挪威等国家的知名企业积极参与本次展览会。同时,展会也汇聚了中国铝业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兴发集团(行情论坛)、辽宁忠旺、南山铝业(行情论坛)、中色股份(行情论坛)等国内企业参与。届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供应商、铝生产加工和表面处理方面的机械、设备和厂房的制造商和建造商、从事轻金属贸易、咨询服务等业务的企业及来自应用行业的国内外的参展商将在展会上全面展示铝行业发展状况。
那么,铝业展会这种火热的报名现象究竟给人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启示一:需求深化是中国铝加工能力的不断提升的首要条件
        资料显示,去年中国铝消费量增长22%,超过800万吨。从全球第四到目前最大的铝生产和消费国,我国仅仅用10年时间。铝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最常使用的金属,被广泛用于建筑、包装、交通运输、电信、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2006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达到814.8万吨,比2005年增长25.7%,铝加工材总产量一举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因此,中国铝业的发展方向和形势备受国外同行业巨头们的关注。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萧今声分析说,“铝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铝加工肯定要往深加工方向发展。铝市场非常巨大,各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深化,人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铝不仅是高耗能金属,也是节能的金属。铝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开发应用铝材来替代其他金属。”他还指出:在未来5年中,铝加工能力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不同能力水平的替换将成为一种必然,中国的铝加工业会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分工。
在此基础上,即将举办的中国国际铝业展览吸引诸多国际铝业巨头参展也在预料之中。
启示二:自主创新是中国铝加工行业整合、重组的重要途径
        中国铝加工业存在不足。萧今声认为,中国的铝加工发展还需要一个整合过程,大型的现代化企业还不多。中国在发展铝工业的过程中既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避免走国外走过的老路,要有一个创新的过程,通过联合、整合、重组,使中国铝加工在起步阶段就站在比较高的位置,高水平、高起点地发展铝加工业。
铝加工发展整体投入上仍不足,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调查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后,还需要有一个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国铝加工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家柱分析说,尽管中国在全球铝工业和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在技术、装备、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与世界领先水平仍有差距,当务之急是实施高效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有信心,虽然有困难,但中国市场为大家提供了发展铝工业的动力,中国铝加工业未来发展势头肯定很好。”一位报名参展的国内企业负责人说。在当前的市场环镜下,国内企业需要有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此次中国国际铝业展览会无疑将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交流和提高的平台。
启示三:高水平展会是中国铝加工行业对接国际市场的必要平台
        中国国际铝业展览会的承办方——振威展览集团是国际展览联盟(UFI)成员,经过多年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展览公司之一。其每年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定期举办近百场专业展会,涉及石油石化、化工、纺织、机械、电力、冶金、有色金属、环保、农牧业、建材、供热供暖、管道、公共安全等领域。振威集团旗下的著名品牌展会“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以其31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家参展商,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6家的强大阵容,被业界公认为是亚洲最大、世界五大顶级石油展之一。
        据了解,强大的实力,最优秀的团队组合,丰富的办展经验,国际水平的服务质量,已成为振威展览集团的品牌特色。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之所以成为他们的长期合作伙伴,也正是看中了他们的高档次高品位高质量的服务体系。对于追求完美与最优化的当代优秀企业中,无不希望有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交流平台,而中国国际铝业展充分满足了国内外企业的这种需求。
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