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国内第二大空调生产商美的电器首先挑起了“黑心管”的概念,称国内某些厂家使用铝铜管代替铜管,暗贬某些用“铝铜管”同行“偷工减料”损害消费者权益,美的空调此举引起海信,科龙,海尔等多家空调商群起反驳。
衍生出来的“铜替代”
铜属于不可以再生的资源,随着全球房地产行业,汽车、电器制造行业兴起,铜矿越挖越空,铜价也越来越水涨船高,持续高位运行,令得耗铜极大的空调商苦不堪言,“铜替代”的研究由此也应运而生。而铜也成了空调旺季到来时厂家涨价里老生常谈的一大借口。
据新科空调负责人介绍,以1.5匹空调为例,需要用铜在6至7公斤左右。而1P空调用铜在5公斤左右。以今年5月份的铜价60830元/吨来计算,1P空调在铜方面的成本就要花掉304.5元左右,而1.5P空调用铜按7公斤计算则需要425.81元,目前卖场里普通一台1P大概在2000元左右,在铜方面就占了市场价的六份之一,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成本。逐年看涨的铜价催生了“铜替代”的研究。、
目前“铜替代”技术的研究如火如荼地在各个空调厂家里举行,原来空调换热器已被研究出可用全铝制翅片式换热器和铝制平行流换热器替代,空调制冷管路的铜管可用钢管或者铝管替代,由于种种原因,虽然用铝比铜便宜很多,但目前能够成功推出到市场上的也只有连接室内机与室外压缩机之间的铜管可用铝管替代,铝铜管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发到了第三代产品。这段管道的铜成本占6%,用铝管代替铜管,生产成本在60元左右。
在铜价曾达8900美元/吨的2006年里几乎国内所有空调厂家都使用了铝铜管。但几乎所有的厂家对于自家改用铝铜管的事情在美的大曝“黑心管”的消息之前均是绝口不提。
问——缘何成本降市场价反涨?
从理论上来看,使用了铝铜管的厂家们一套空调的成本大约降60元左右,以五月份为例,2006年5月铜价为72150元/吨,今年5月份铜价60830元/吨,单从铜方面来看,空调成本相对于去年5月份是降了。而每年,空调旺季厂家涨价的最大理由是:“铜价涨了,我们生存很艰难,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涨……”,空调涨价就像是永远都回不了头,相信去过卖场有心想买空调的消费者都发现,今年的空调无一例外几乎都在2000元以上,相对于去年号称铜价涨得最疯的年代里均价涨了200元以上。犹记得去年美的空调盈利达3.14亿,格力电器净利3.10亿的收入进帐。似乎是铜价越喊涨,空调价格越涨,厂家的钱包也就越涨。
以上只是粗略数据对比,并非是说厂家真的都在五月的时候购铜生产。真正生产运作起来比较复杂,事实上更多的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经常会花大笔资金在铜价低时购铜,然后再生产,在五月这种空调旺季很多的时候会有去年一部分的库存品在市场销售,产品成本与销售过程中还会产生一部分运营成本,构成比较复杂。但是很显然易见,事实上即使铜或者其它原材料降价,或者使用了铝铜管,空调的终端价格仍然是一路走高,消费者未必能够受惠,为铜价买单的永远是消费者。
因铜而“贵”竟涨得如此明目张胆
时间
|
铜价(元/吨)
|
1P空调用铜(元)
|
1.5P空调用铜(元)
|
1P空调市场约价(元)
|
2005年5月
|
32500
|
162
|
227.5
|
1200左右
|
2006年5月
|
72150元
|
360.75
|
505.05
|
1800左右
|
2007年5月
|
60830
|
304.5
|
425.81
|
2000以上
|
以上计算1P空调用铜5公斤,1.5P空调用铜7公斤计算。
铜价高涨的情形下,美的,松下,大金等厂家仍坚持采用铜管,美的更是大张旗鼓,不怕得罪同行地在各大卖场大做广告文章,向消费者大派“100%铜管保证卡”,号称自家空调用的是百分之百的铜管,旗下空调价格因“铜”而贵,有消息称美的将大幅涨300元左右,照卖场上的惯例:1P空调加长1米铜管要交150元来计算,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仔细从成本上推敲却不得不令人提出这样的疑问:1P空调总共用铜也就5公斤,一根3米纯铜管能有多少公斤重?整部1P空调用铜按今年5月的铜价来看,也就三百多元,而仅了是因为用了仅占成本6%的纯铜管却要涨300元。如果美的空调涨价事属实,不得不令人叹一声:因铜而“贵”竟可以涨得如此明目张胆!
逐利乃商家本性,拜托别再以消费者之名
事实上,无论任何时间,商家是无利不图,逐利乃商家之本性。涨价主要有几大原因,1、现在铜价的确是比二年前涨了很多,但这不是真正一涨就要涨200元的涨价理由。2、商品流通方面,国美,苏宁增大不断对厂家的“压榨”话语权开始变大。3、近年兴起的分公司制,专卖店制如果管理不得法,将不是削减经营成本,而是增加流通成本,要维护各级利润,就只能增加成本。4、空调已经进入是寡头时代,前十名空调商的产品几乎揽下中国空调整个市场的七、八成左右的份额。尤其是格力,美的,海尔这三大家族,更是打一个喷嚏就将动摇整个空调市场。所谓的寡头时代也就是类垄断。只要几大家族联合起来说要涨,几乎可以讲消费者是没得选择。很理解商家的逐利本性,但拜托请别用消费者之名来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