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关系决定铜精矿加工费走势 冶炼厂减产已势在必行

2007年07月19日 0:0 52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6月22日,日本三家铜冶炼企业与必何必拓(BHP Buliton)就铜精矿供应商就2007/08年中铜精矿加工费和精炼费(TC/RC)达成协议,加工费和精炼费分别定为50-55(单位:美元/吨,下同)和5.0-5.5(单位:美分/磅,下同),没有价格分享条款(PP条款)。7月上旬,中国5家企业与必何必拓(BHP Buliton)达成协议,加工费和日本冶炼厂达成协议的基本一致。倍受关注2007/08年中铜精矿加工费谈判落下帷幕。
         从2006年以来,国际铜精矿加工费一路下滑,铜精矿谈判市场上矿山处于绝对强势,冶炼厂的地位话语权越来越弱。在这种情况下,冶炼厂只有通过减产来争取谈判中的话语权。
 
供求关系决定加工费走势
        回顾近几年来的铜精矿加工费市场我们可以看出,基本上与供求关系成比例关系。当国际上铜精矿市场相对充足时,加工费相对较高。反之,加工费就相对较低。
       2003年底,加工费走入低谷,现货加工费跌到20/2.0,甚至出现零加工费的情况。2003年,为了对付国外对中国铜企业的打压,最初由6家企业组建的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成立。小组成立的目的就是把分散变成联合,首先把现货合同纳入联合谈判。2004年加工费开始好转,2005年铜精矿价格一路上扬,现货加工费最高都达到200/20的历史最高水平。2006/07年度加工费谈判中,达到了95/95和带有价格分享条款(PP条款)的较高水平。这一方面联合谈判起了不小作用,也与铜矿市场供大于求有直接关系。
       但是形势在2006年风云突变,由于铜价大幅度上涨,导致冶炼产能增长的速度高于矿山增长的速度,国际铜精矿市场开始由供应过剩走向短缺,加工费一路走低,国际现货加工费曾经跌至30/3.0的低价水平,2006/07年中合同跌到73.5/7.35,并且取消了连续30年的PP条款,2007/08年度加工费再度下降到60/6.0。“供求关系紧张是造成矿山在谈判中态度强硬和加工费走低主要原因。”连CSPT有关负责人都承认这一点。联合谈判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不能抹杀,但是根本决定加工费总体走向的还是供求关系。
 
矿山处于强势 冶炼厂丧失话语权
        随着美国两大铜业公司的合并,矿山越来越向垄断巨头那里集中,目前全球前五名的矿山巨头控制着40%的矿山产量,垄断度要远远高于冶炼厂的集中度,这也导致了冶炼厂在谈判中相对弱势的地位。2006年,铜矿商利用了铜矿市场处于供不应求这一时机,大大地增强了自己在谈判中的优势地位,使冶炼厂基本上丧失了话语权。
        在2006/07年中谈判中,国际铜矿最大巨头必何必拓不顾铜价在高位运行的事实,不仅提出下调加工费,而且首次提出取消实施PP条款。虽然必何必拓这一不合理的要求遭到冶炼厂的一致反对,但是最后必何必拓还是与冶炼厂达成73.5/7.35的加工费合同,此合同与2006年年底达成的95/9.5的加工费大幅下挫,而且没有PP条款。     除了自有矿山外,冶炼厂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加工费和PP条款带来的收益。由于加工费是锁定的,在铜价上涨时,冶炼厂还可以通过PP条款分享到铜价上涨的利润(一般为10%)。在2006年铜价冲到历史高位,冶炼厂通过PP条款获得的收益比加工费还要高。因此取消PP条款要比降低加工费对冶炼厂的打击更大,今后铜价是否上涨已经与冶炼厂没有关系,矿山就可以独得铜价上涨的高额利润。这从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何铜价长期高价运行。这是铜精矿谈判市场30年来最重大的一次变化,标志着冶炼厂和矿山已不再处于平等地位,冶炼厂基本上丧失话语权。
 
矿山频频出牌打压冶炼厂
         在谈判过程中,尤其是在铜矿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矿山手中的牌要比冶炼厂好的多。一方面,矿山拿着几万吨的铜矿向各个冶炼厂报价,让冶炼厂自己窝里斗,谁出的加工费低就卖给谁。另一方面,以必和必拓为首的矿山一直采取外围突破的办法。在与大的冶炼厂开始谈判时,先与一些小的冶炼厂达成加工费下调的协议。比如与一些以前没有长期合同的企业许诺给予长期合同,或者给增加长期合同的数量,但是条件是加工费下调。然后他们就利用这个加工费逼其他的冶炼厂就范。
        2005/06年终谈判中,为与日本谈判时争取主动,必何必拓先绕开日本人,于2005年10月与波兰冶炼厂签下一笔长单,加工费为88.5/8.85,并以此为基准向日本和中国冶炼厂报价。
        对于矿山这种手法,冶炼厂也在寻求外围突破,也取得过成功。在2005年10月必何必拓与波兰冶炼厂签下88.5/8.85的加工费后,也向日本提出相同的报价。但日本也在其他铜精矿供货方寻找突破口,并很快与自由港公司(Freeport)签下了95/9.5的加工费,并且宣布与必和必拓休假(holiday)。
        但是与往年谈判不同的是,2006/07年中谈判中,必和必拓公司“一马当先”,其他的矿山和贸易商都在静观谈判态势,按兵不动,这也造成冶炼厂谈判回旋的余地大大缩小。2006年11月初,必和必拓宣布与印度Sterlite公司和韩国LS日光铜业公司 (LS-Nikko Copper )的两家冶炼厂达成60/6.0的加工费,没有PP条款?由于韩国厂家在2005/06年度宣布与必和必拓holiday,如果2006/07年度再holiday,那么就很可能永远失去这一货源。在铜矿紧张的情况下这是韩国厂家所不愿承受的,必和必拓就是利用韩国厂家这个弱点达成协议。随后中国和日本冶炼厂也只能无奈的接受?在必和必拓的谈判结果尘埃落定后,其他矿山和贸易商也以此为基准与冶炼厂谈判,达成的加工费也基本一致。
 
矿山企业通过罢工才改变市场平衡
        在冶炼厂和矿山谈判过程中,供求关系是决定谈判走向最重要的砝码,因此冶炼厂和矿山都在利用减产来改变市场供求关系,以达到最佳谈判目标。在这方面,近年来矿山要比冶炼厂做的好。
         2005年世界铜矿市场供应充足,一些预测也表明今后几年也不会出现短缺。但是从2006年初开始,矿山一系列的罢工,致使铜矿市场逆转,由过剩走向紧缺。2006年1月4日,智利Codelco旗下的El Teniente铜矿就发生罢工。3月份,墨西哥第二大铜矿La Caridad和第一大的铜矿Cananear铜矿相继罢工;8月27日,世界上最大的铜矿Escondida工人举行了25天的罢工,该矿一年产量在100万吨左右,罢工相当于减少7万吨的供应量。虽然罢工造成了矿山的损失,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矿山通过取消PP条款和大幅降低加工费以及炒高铜价,不仅可以把损失转嫁给冶炼厂,而且还可以趁机捞一把。正是这一系列的罢工,加上冶炼企业扩产,导致市场上铜矿市场供应紧张,为矿山漫天要价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而相反,由于前几年铜价上涨,加上加工费比较高,冶炼厂纷纷扩产。虽然冶炼厂在加工费不好时也讨论过减产,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佳。
 
冶炼厂除了减产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由于矿山在谈判中所处的强势地位,特别是必和必拓公司谈判的加工费对其他矿山和贸易商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从战术上讲,不打破必和必拓所处的霸王地位,今后就很难出现相对合理的加工费。在这种情况下,在冶炼厂能否团结一致成为关键。在必和必拓提出低价位时,冶炼厂在关键的时候要敢于提出holiday,宁愿减产也不签订过低的加工费。
        对于冶炼厂来说,目前手中能打的最好的牌就是减产。长痛不如短痛,目前只有采取大规模的减产行动,以扭转目前铜矿市场的供应短缺被动局面,才能为2008/09年度加工费谈判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中国冶炼厂来说,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一方面,江铜30万吨的扩建项目8月份投产,祥光铜业年产20万吨的阳谷冶炼厂9月份投产,中国对铜矿需求量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紧张情况。另一方面,国内铜价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使冶炼企业步履为艰。由于国家取消了铜精矿加工贸易,并且对电解铜出口增加15%的出口关税,这实际上导致电解铜只能在国内销售。加上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导致国际价格长期高于国内价格,目前就高出5000元/吨左右。由于进口铜精矿是按照LME和COMEX来记价的,而电解铜是在国内销售,按照55/5.5的加工费、精矿品位30%来计算,铜冶炼综合加工费也只有300美元,合230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差不多相当于国内铜冶炼企业的成本。因此,现在冶炼厂用进口铜精矿生产每吨铜,差不多就要亏损5000元。现在每吨铜精矿含铜量的价格,已经高出国内电解铜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生产的越多,亏损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损失,为即将到来的年度的铜精矿市场谈判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内主要冶炼厂家除了做好联合谈判外,还要团结起来,联合减产。同时,地方政府要加紧落实2006年6月发展改革委出台的《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新上项目,加快淘汰落后冶炼产能,2007年底前淘汰所有鼓风炉。国内新建成的粗炼产能,能推迟开工的尽量推迟开工。
资源才是中国铜工业的保障
        在目前这种定价体系下,利润越来越向矿山集中。即便是加工费上涨到100/10,冶炼厂所得到的吨铜加工费也不过才500美元,而对于目前8000美元的高铜价,矿山获得了7500美元的高收益。因此,对于原料短缺的中国铜工业来说,发展方向是在矿山资源上,而不是大规模扩大冶炼产能。如果没有自身资源,冶炼厂只能沦落为国外矿山的原料加工场,赚点微薄的加工费,甚至亏损。
        在这方面,资源全部靠进口的日本冶炼厂开始转型。日本新日矿控股集团(Nippon Mining Holdings Ins)近日表示,该集团计划在5-10年内将自营铜矿的采购量由目前的16%提高至50%。该集团正在加快开发智利和其他南美国家的铜矿,进入上游生产领域和电子材料行业,同时撤除亏损的冶炼行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称,如果没有自营矿,冶炼企业在恶劣的经营环境下难以生存。该集团每年通过旗下的泛太平洋铜业公司(Pan Pacific Co.)从其在智利的参股企业采购9万吨铜精矿,但是每年的总采购量为53万吨。
        对中国这样一个铜矿资源进口日益增加的大国来说,指望国外矿山增加产能来满足国内需求是不现实的,这几年国际铜业的发展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铜工业资源问题,只能自力更生,依靠中国自己解决。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