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索尼、三洋、日立、日本汤浅公司、西恩迪公司和日本松下公司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自己的蓄电池生产基地,还将市场从大城市逐步拓展到中小城市,甚至NEC、博世等主要以生产软件与电器为主的企业也开始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生产蓄电池领域中。跨国公司的涌入,使国内蓄电池生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电池工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前不久,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金良在某研讨会上表示,在汽车工业迅猛增长、政策对再生能源产业的大力扶持、工业电子技术不断进步的拉动下,我国铅酸蓄电池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呈现高速增长势头。
上海江森自控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陆克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蓄电池市场竞争很激烈,但发展空间也很大。2006年,中国电池工业总产值为1221亿元,销售收入1183亿元。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
有关人士预计,今后5年内,铅酸蓄电池的平均出口增长率将不低于20%,出口份额将逐步提高。根据业内预测,到2010年,年平均销售增长率大约为15%左右。
跨国公司纷至沓来
由于看好中国蓄电池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发达国家对蓄电池行业的限制政策,促使全球主要蓄电池厂商近年来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逐步将生产重心向中国转移。
近几年,来华拓展业务的公司纷纷将产品触角伸向了高端蓄电池市场。前不久,全球汽车蓄电池老大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在国内强力推出其百年品牌瓦尔塔汽车蓄电池。2006年年底在业内第一个获得混合型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开发订单。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一全新产品和技术将有望在中国国内市场推广。这是该公司在2005年并购德尔福的全球蓄电池业务后,在中国市场的首次出手。德国博世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计划生产汽车蓄电池与电池传感器。
在诸多跨国企业开始挺进中国蓄电池市场时,本土企业似乎还没有感到太大压力。一些企业人士认为,尽管已经有许多外资知名企业计划在中国市场发展,但是从这些公司的产品上来看,还仅仅停留在研发阶段,所投资的产品基本都是高端产品,从生产计划上来看,有些厂家具体投产时间都是在几年以后,大部分研发产品还没有形成产业化。
国内企业忽视高端市场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厂,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同时刺激了国内蓄电池行业竞争的加剧,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石块,激起了波澜。在跨国企业大部分走高端产品路线的时候,我国蓄电池制造商仍坐守自己在中低端固有的市场,不肯前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汽车蓄电池多由小厂生产,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质量参差不齐。而纵观目前国内蓄电池企业,虽然一些企业产量很高,规模较大,但是多数大而不强,80%以上的产品始终徘徊在中低端领域,而在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还非常薄弱。
物理化学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认为,目前许多铅酸蓄电池企业的产品技术性能日趋一致,企业产品缺少差异化,很多企业忽视了技术创新。但铅酸蓄电池产品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还存在着很大发展空间。企业应抓好技术创新,尝试在高端领域开拓市场,使产品在行业中争取保持领先地位。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