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寡头攫取大部分利润 国内铜企酝酿"走出去"

2007年04月02日 0:0 48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会长康义近日透露,在2007年度铜精矿加工费谈判中,必和必拓与中国主要铜企业达成的铜精矿加工费为60美元/吨,比目前的70美元/吨减少了10美元,而且沿用了三十多年的价格分享条款也被取消,对铜冶炼企业的利润影响非常大。
  康义表示,这一行业格局造成的后果是,海外铜矿寡头凭借手中掌握的关键上游资源,攫取了该行业的大部分利润。
  早在去年的“两会”上,康义就提出通过在财税、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立海外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风险基金等措施,鼓励我国铜企“走出去”的相关建议。他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采纳了部分建议,目前正在制定相关政策。

  国内市场需求强劲
  中国五矿集团副总经理黄国平在圣地亚哥召开的第六届全球铜业会议上表示,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未来我国铜消费量将继续增加,至2020年将达到650-690万吨。其中,电力、电子器材、交通运输和建筑工业将是需求大户。
  “十一五”规划显示,未来5年内我国将要进行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根据规划,5年内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总投资将达到8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将高达20%,这必将带动电力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电线电缆行业。作为用铜大户,电力行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对铜消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统计显示,电力行业的铜消费量约占铜总消费的53%左右,可以预计,电力行业未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必将对铜产生强劲的需求。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的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未来家电、汽车及住房等产业也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这些产业未来的发展同样对铜产生强劲的需求。
  另外,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作为最大的承接国之一,未来国内市场对铜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资源稀缺受制于人
  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铜消费量突破4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其占全球的消费份额从1996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22%。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的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铜的缺口大国,每年需进口大量铜原料及铜产品。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电解铜行业原料进口的依存度高达60%以上,列众多有色金属子行业之首。同时国内多数有色金属矿山接近枯竭,精矿产量增长缓慢,原料供给出现短缺,需要大规模的进口以满足需求。
  有调查显示,去年部分原材料不能自给自足,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国内铜冶炼企业由于原料紧缺已经开始限产,一些产能在10万吨左右或以上的大型冶炼企业由于原料供应不足而导致开工率较低。
  另外,由于国际上铜矿资源高度集中,海外铜矿寡头牢牢地掌握了价格控制权,国内企业在大量进口铜矿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走出去”是必然选择
  鉴于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与上游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康义认为,我国铜企走出去将是未来的必然选择。不过,他指出,由于行业分散和海外投资风险无法预估,“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到海外投资一个上规模的铜矿需要百亿以上人民币。
  尽管如此,为了掌握上游稀缺资源,近来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走出去”。
  2005年,上实集团在刚果(金)合资设立了专事冶炼的刚果华鑫矿业有限公司。项目的一、二期工程分别已于2005年11月和2006年11月建成投产,年产粗铜逾万吨。2006年9月开工建设了三期工程,年产量约5000吨的粗铜冶炼炉。三期工程达产后,粗铜年产量预计达15000吨。
  2007年2月5日,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2899.HK)、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和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600153)强强联手,拟出资14.5亿港元全资收购英国蒙特瑞科公司(Monterrico)。据悉,该公司主要业务在秘鲁从事资源开发,并拥有秘鲁北部一个大型的铜钼矿。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