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铜跌宕上周急跌10% 浙企看着行情下单

2010年02月03日 8:45 48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新闻图片201013851281265158288031_8521.jpg

  昨天(2日),沪铜期货早盘自10周低点反弹,因价格下滑之后,一些买家进场。成交量较大的沪铜5月合约高开后低走,收盘每吨54470元,小幅上涨0.3%。
  而周一该合约跌至自2009年11月19日以来的最低点。
  昨天,北京时间10:15,该合约报每吨54930元。就在此时,鸿雁电缆公司和浙江蓝鸟通信公司的双方代表正盯着屏幕上的期货铜价,商量二季度的铜材供应价格,后者是前者的铜材供应商。
  与此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几无变动,报每吨6,794.25美元,稍早一度上涨0.7%至每吨6,840美元。
  参考这些指标和上海有色网的行情,最后双方议定的现货价格是每吨55000元。
  相比去年的最高点每吨63000元,这个价格对很多用铜企业来说确实是个利好。铜价在2009年高涨130%之后,上周突然大幅下跌。这是否意味着2009年以来的大宗商品牛市终结?对于企业来说,是大胆吃进还是观望?部分人士认为,春节过后,信息或许会明朗。

  锁定价格,用铜企业规避震荡
  由于铜在电线电缆成本中所占比例将近70%,在建筑电器中占了20%以上,铜价的大幅波动曾让相关企业非常被动。
  “原料的上涨直接拉动成本,在销售价格不提高的情况下,铜价上涨直接压缩的就是企业利润。”鸿雁电气总裁王米成表示。
  不过与以往走上升通道不同,这次铜价打开了下降通道。
  仅仅一周时间,上海长江市场的1#电解铜已由59900万元/吨跌至53750万元/吨,跌幅超过10%。期货市场也同样一片惨淡。上周伦敦铜下跌8.88%,上海期铜也下跌8.43%,均创下2009年以来最大的周跌幅。
  在略感欣慰的同时,企业的另一个担忧是短期调整后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鸿雁相关负责人分析,他们的判断是二季度铜价开始不大可能下跌,上涨概率比较大。为此,他们一方面和上游采购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采购合同中事先锁定价格,另一方面就是利用金融工具进行期货套期保值。
  铜材也是冰箱中蒸发器的主材。华日冰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就要定下半年的生产采购计划了,争取按现在的价格执行,那生产成本就能降低些。



  逢低出手,贸易商等着“吃”货
  这两天,浙江蓝鸟通信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汪晓华和同事时刻关注着铜价的变动,经营铜材近20年,他们感觉到现在有机会了。
  “昨天期货市场也出现部分逢低承接买盘,但我们仔细分析,感觉还是没跌到位,还是先观望一下。”昨天收盘时,汪晓华对记者说,他觉得底限是每吨5万元,靠近这个点位他们会大量吃进。
  近期市场需求有所上升,供求关系会刺激原料价格上涨;目前铜价下跌有去库存化的因素,这也是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快速反弹的震荡。因此汪晓华觉得,从长线看,震荡进入一个低点后,铜价会迎来反弹,震荡走高,春节过后估计会有行情。这刺激着贸易商们博取差价。
  不过,业内也有不同的判断。“三四月份真不好说,大家都比较谨慎,长单都做得少。后市确实不敢看太远,大家都有观望的情绪吧。”谈到2010年开年的铜市时,杭州一家小型铜材贸易商林赫颇为谨慎。
  与此同时,铜市上高悬着另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去年以来大量的铜库存。“这个数字现在无法统计,但超过100万吨是肯定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相关人士表示。



  专家:大宗商品“转熊”概率不大
  周二LME期铜自去年11月16日以来的低点反弹,因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扩张速度为5年来最快,且美元兑一篮子货币自六个月高点下滑。因为美国是全球第二大铜消费国。
  但这并不能扭转近段时间大宗商品暴跌的趋势。不仅铜,从1月26日的全面下跌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暴跌势头已经持续了五个交易日,主流品种尤其是工业品的跌幅巨大,锌跌逾13%,天胶跌逾7%,另外农产品和能源化工品种也普遍下跌。这是否意味着2009年以来的大宗商品牛市已经终结?究竟是深幅调整还是彻底转熊?
  “现在还不能算转势。”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表示,短期内市场继续震荡下跌是必然的,因为1月份商品市场资金呈净流出,投机资金纷纷离场观望。从去年连续上涨的幅度来看,这波回调是一次修正,可能会持续2-3个月,回调幅度可能会在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从长远来看,需求始终是关键因素。以铜为例,它的下游大户是电力行业,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消息,今年我国的电力需求将呈现恢复性增长等。另外汽车、家电等消费热潮也将升温,这些都影响着铜价走势。

责任编辑:nonferrous metals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