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收紧内外有别 节后铜价上涨概率高
2010年02月12日 8:47 5011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铜资讯
2月12日消息 技术上看,沪铜此次反弹有望触及57000元—58000元一带,伦铜在7000-7100美元附近。操作上,由于目前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相对较大,建议投资者在55000元之下可逢低少量买入,持仓过节还应轻仓。
从走势看,在连跌四周之后,本周铜价开始快速反弹,相对2月5日的收盘价,4个交易日内沪铜上涨了三千多点,涨幅高达6.3%。
春节期间外盘上涨概率大
根据2000-2009年的铜价数据,我们发现,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伦敦铜上涨的年份有6年,且上涨幅度均超过2%,基本持平的年份有3年,而仅有1年(2009)下跌,跌幅2.4%,幅度并不算大。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农历春节期间伦敦铜走高的概率较大。
流动性收紧内外有别
2009年金属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各国政府扩张信贷造成的流动性过剩。那么,要想把握2010年金属价格走向,同样离不开追踪市场流动性的变化。1月份金属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中国收紧流动性就是主要原因。
中国央行在1月中上旬采取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央票发行利率等从紧的货币政策手段后,最近收紧流动性的举措明显放缓。2月9日央行发行的1年期央票利率连续第三次持平在1.9264%。截至2月5日当周,央行已经连续3周实现资金净投放,净投放规模达到3880元。从该角度来看,2月份央行将保持适度的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不过,国际市场上欧洲的债务危机和美国可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成为春节假期甚至整个2月份有很大不确定性。
下游消费仍较旺盛
从下游消费行业总体发展情况上看,铜市仍保持着较好需求。中国方面,2009年12月份电线电缆产量约2220500千米,环比增长10.9%,产量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准,增长势头不减;家电方面,中国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产量较11月全面增长,12月份这四类产品总计产量2330万台,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34.2%;汽车销售形势也比较乐观,2010年1月中国汽车销售刷新历史记录,1月汽车单月销量达166.4万辆,同比增长126.2%,环比增长17.7%。此外,2009年12月中国房地产指数103.66,较11月仍有所增长,同比增长达5.3%,为2005年来的最高水平。预计1月份央行的从紧政策会拖累房市,但伴随流动性收紧的放缓,中国房地产市场也不会大幅下挫,对铜消费的影响有限。
美国方面,美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1月继续攀升,其中订单分项创出5年新高。就具体的消费来看,美国汽车1月汽车销量年化1080万辆,同比增长达12.9%。房地产市场,美国2009年12月份成屋销售有所下滑,新屋销售也继续下降,数据不甚理想。但数据显示美国的个人收入以及消费者信贷仍在增长,故而,我们不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会有很大程度的下滑。
资金涌入凸显看涨情绪
近两周沪铜与伦铜比值运行重心大概在8.18左右,最高达到8.21,较1月上旬的8.1有明显的上升,这一方面说明沪铜买盘比伦铜更为强劲,同时由于中国进口铜存在一定盈利空间,将支持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买入能量。从持仓数据上也能得到清晰印证。2月8日,2月9日沪铜连续增仓2万余张,且伴随着铜价的放量上行。伦铜持仓增幅同样较为明显,2月5日-10日,伦敦市场持仓大幅增加近8000张,凸显出铜市的买入热情。
春节期间伦铜走势 涨幅
2000(2.3-2.13) 上涨 50(2.75%)
2001(1.20-1.30) 震荡 基本持平
2002(2.9-2.18) 震荡 基本持平
2003(1.30-2.9) 震荡 基本持平
2004(1.17-1.28) 上涨78美元 78(3.3%)
2005(2.5-2.15) 上涨182美元 182(6.1%)
2006(1.27-2.5) 上涨161美元 161(3.3%)
2007(2.17-2.25) 上涨480美元 480(8.26%)
2008(2.6-2.12) 上涨540美元 540(7.4%)
2009(1.24-2.1) 下跌80美元 -80(-2.4%)
(招商期货:孙敏涛 温美苑)
责任编辑:kitt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