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产业链失调 温州向“低碳”前行

2010年03月10日 16:44 64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根据《关于加快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指导意见》,今年省建设厅、环保局将把是否制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及分类收集、处置的工作状况,作为各市建设(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本月1日,杭州市西湖区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近几年,温州市一直在推行垃圾分类试点,这项试点进展如何?连日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垃圾分类试点黯然退场
  鹿城区洪殿街道夏屋社区是鹿城区环保示范区,2003年鹿城区市政园林局率先在这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七年过去了,而今这项工作却一直停滞不前。
  社区主任周筱秋告诉记者,夏屋社区内居住着许多原温师院和医学院的教师和教授,最初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时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区市政园林局给小区设置了25对分类垃圾桶,指定三名人员专门进行垃圾回收,社区更是加大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推行分类垃圾之前,居民对生活中的废旧报纸、纸箱、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都有进行分类收集,出售给定点收购站或是卖给拾荒者。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后,可回收垃圾桶内的垃圾并不多,加之大量拾荒者捡拾,垃圾分类的实质意义并不大。
  此外,一些居民习惯了将各种垃圾包在塑料袋里一起丢,不按分类方式丢放垃圾的现象屡屡发生。最初夏屋社区组织人员每天守在分类垃圾桶旁指导居民正确区分投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经过近两年的垃圾分类工作,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加强。但近几年许多居民搬离夏屋社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住入社区,因这些人缺乏垃圾分类意识,随意乱丢垃圾现象比较普遍,这使得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垃圾分类工作功亏一篑。
  现在夏屋社区内的分类垃圾桶因年久腐蚀,早已经不能使用,社区也因缺乏经费没有再进行更新,鹿城区市政园林局这次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尴尬中黯然退场。
  700元的垃圾桶成摆设
  尽管垃圾分类的社区试点处境尴尬,但市政园林部门坚信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置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并从2006年开始逐步在市区人民路、市府路、锦绣路、南门商业圈等主要街道推行设置分类垃圾桶,提倡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这种分类垃圾桶的价格不菲,一对玻璃钢质地或是不锈钢质地的分类垃圾桶的价格少说也要700多元。记者看到一种双色垃圾桶上对垃圾分类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绿色为“可回收物桶”,回收“纸类、玻璃、金属、塑料”等废弃品;黄色为“其他垃圾桶”,回收“剩饭菜、瓜果壳、灰土”等。
  街道旁更换昂贵的垃圾桶并没有使市民的素质因此提高,记者对市区人民路、锦绣路、黎明西路等主要路段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分类垃圾桶内乱七八糟的垃圾都混在一起,在人民路一分类垃圾桶内,可回收物桶里丢着香蕉皮,不可回收桶里丢着塑料袋和易拉罐等,市民们不按垃圾桶的分类标识随意投放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
  清洁工老谢将一对分类垃圾桶内的瓶瓶罐罐挑出来,放进清运车上的大袋中,接着把其他垃圾全部倒进车斗,然后运到垃圾中转站进行混合装运。在老谢眼里,这些分类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没什么区别。
  垃圾虽有分类收集,却不能实现分类运输,混合装运的结果使得垃圾分类成为一句空话,也使城市街头的分类垃圾桶成为一种摆设。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