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湾铜、金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探讨

2010年03月12日 14:21 90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2 地质概况
  2.1 地层
  2.1.1 侏罗纪
  区域出露地层有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1)侏罗系中下统绣峰组。为一套陆相杂色中粗砾岩、细砾岩、台砾捆砂岩、砂岩、薄层状细砂、粉砂岩责成。地层走向多为南北向、北东向,倾角20~35度,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2)侏罗系中统八里湾组。由灰色、灰绿色细粒、中粒、粗粒长石、岩屑砂岩与泥质粉砂岩、变质细砂、粉砂岩组成。
  (3)侏罗系中统额木尔河组。由一套浅灰、黄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线的韵律性沉积组成。
  (4)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主要为喷出相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砾岩组成,不整合覆盖在额木尔河组之上。
  2.1.2 白垩系
  (1)白垩系下统玄武岩组。岩性为玄武岩、安山玄武岩、集块岩、玄武质凝灰岩及底部砾岩等。不整合覆盖于八里湾之上。
  (2)白垩系下统库力组。岩性为凝灰砂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角砾岩、集块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流纹英安岩。流纹英安同位素年龄为123 Ma。喷发不整合覆盖于玄武岩之上。
  2.1.3 第四系全新统
  由河床相、高低河漫滩相、残积相组成分布于河谷之中。
  2.2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出露很少,主要在八里湾、马林西等地有零星出露,为燕山中期中-酸性侵入岩,呈小岩株、岩墙、岩脉状产出,是本区主要成矿岩体。
  八里湾复式岩体由主岩体和后期侵入其中的斑岩体组成。主岩体为石英闪长岩,呈岩株状产出,矿物分布不均匀,不同部位岩性有差异,可分为石英闪长岩石、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云英闪长岩等种类,以石英闪长岩为主。该岩体侵入于八里湾组之中,被上库力组覆盖。同位素年令为110~112 Ma。后期侵入主岩体之中的有斜长花岗岩呈岩株状,花岗斑岩呈脉状、雁行式展布与Cu、Au矿化(体)关系密切,石英斑岩呈脉状,斜长花岗斑岩呈枝状脉状等。
  2.3 构造
  区内自北向南先后出现樟松顶-八里湾东西向复式背斜和布鲁克里河~瓦拉干三连复式背斜。发育有东西向、北西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五组断裂构造,东西向断裂在区内起主导控制作用,具先张后压多次活动特点,北东向断裂控制了火山岩带的形成,北北西向、北西向构造在八里湾矿区内显示出控矿作用,铜金矿体、矿化体、蚀变带等,脉岩(墙)带等均呈北北西向展布。
  2.4 铜、金矿(化)体特征
  (1)矿床内铜、金矿(化)体均呈薄层及脉状产出,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常尖灭再现,倾角45°~5O°。。金矿体产于构造角砾岩带中,反映受构造控制明显。矿体规模较小,金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脆银矿等,次为黄铜矿、闪锌矿等。矿石构造主要为角砾状构造,次为脉状浸染构造。
  (2)铜矿体多数产于花岗斑岩脉(墙)内及其附近围岩中,向两侧发育金矿(化)体,再远为金铅锌矿体。表明与斑岩脉体有成因联系,铜矿体受斑岩体控制较为明显。铜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脉状、浸染状和块状构造。
  (3)从铜金矿(化)体的空间分布及热液蚀变分布特征来看,以斑岩为中心向外扩展蚀变、钾硅化一硅化一硅化云母化,在金矿体发育的构造带中以硅化-硅化绢云母化并伴有碳酸盐化蚀变为主,上述蚀变范围小,强度较低,且以脉形为主,常局限于斑岩脉体附近及构造带中,认为(浅部)热源略显不足,表现出构造为主控因素。已发现的铜、金矿体呈断续的小规模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大一级的控矿构造“波及带”中,主控矿容矿构造有待于进一步发现。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