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技术将要发生的两次巨变
2009年05月22日 10:58 481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汽车报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傅世枢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机理完全不同于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和镍氢蓄电池。后三种常用蓄电池是通过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变换出其他化合物来储存电能。而锂离子电池则是通过涂布在电极上的活性材料存储和释放锂离子,即通过锂离子在电极活性材料上的“嵌入”和“脱出”,通过所谓“嵌脱现象”来存储电能。
由于近一时期研究机构相继发现了很多种可存储(即嵌入)、释放(即脱出)离子的电极活性材料、固态电解质和聚合物隔膜,再加上人们对这些新发现物质的深入研究,再在此基础上又对蓄电池结构进行了创新改造,所以,“嵌脱式离子蓄电池”的性能得到迅猛提高。
日本、美国和德国学者普遍预计,到2015年、2030年这两个年份,嵌脱式离子蓄电池组的制造成本将会降至现在价格的1/7和1/40。目前,国外许多科研机构正加紧对这种蓄电池组的技术实用化研究,有的已处于等待工业化的阶段。换句话说,有望从本世纪中页起,嵌脱式离子电池组的性能、结构和制造成本肯定会满足人们对于高压、大容量离子蓄电池组所寄予的厚望,使BEV、PHV能在性能、价格上真正与已采用了各种先进技术、还在不断进步的M1类汽油机乘用车竞争,并得以按市场规律大量生产(不是靠政府或民间机构资助),从而降低汽车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改变汽车的“食物”结构,使汽车的行驶能耗费用大幅度下降。
研究发现,可利用于“嵌脱反应”的许多无机固体电解质导电率非常高,非常适于制造可快速充电的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电池。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在未来3年内,我国将形成50万辆各类电动汽车的产能。要完成这项任务,离子蓄电池组的产能必须先行达到。可是,我国有这种先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规划吗?若要生产,是液态电解质的“铁电池”?还是叠层型固体电解质锂离子蓄电池?不得而知。日、德汽车业界已将未来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锁定在“叠层型固体电解质锂离子蓄电池”上。可是,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就连“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所需的隔膜材料至今也不能生产,全部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占到动力电池成本的30%以上!近几年,国际动力电池生产商和跨国汽车公司普遍组成各类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我国却少有这样的事例。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50万辆电动车年产能,是独立自主型的还是依附型的,不难判断。
近年发现的大量优秀锂离子蓄电池或“非锂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候补活性材料,对于新一代车用动力蓄电池组的研发、推广使用至关重要,也必将推动各类电动汽车高速发展。例如,国外有关机构最近发现,“硫化物锂离子导体”成为晶体物质时,既有很高的锂离子导电性,又有宽阔的“电化学窗”,因此,它很有可能成为固体电池的电解质(固体电解质)。此外,玻璃态锂离子固体电解质、非整比化合物和其他一些锂离子蓄电池正极、负极候补活性材料的发现,也备受业内重视。
可以肯定的是:
一、将于2015年前后问世的“先进型”蓄电池将不会是“铁电池”,很可能是不 含锂化合物的“嵌脱式离子蓄电池”。
二、将于2030年前后面世的“革新型”蓄电池也不会是“铁电池”,它应是大容量、低成本的 “嵌脱式蓄电池”,它将大量使用新发现的各类电极活性材料和辅助材料。有关第二个结论的论述,将在本专栏下一期展开。
责任编辑:离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