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黄金第二总队强化管理提升综合找矿能力
2010年05月19日 9:54 4966次浏览 来源: 中国质量报 分类: 贵金属
编者按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要适应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就要不断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加强现代管理知识学习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在军队的各个领域积极引入先进适用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武警黄金第二总队转隶10年来,在执行国家地质找矿任务中,认真遵循这一规律并大胆实践,探获金矿48座无一质量事故。他们的经验给人启迪。
穿戈壁大漠,钻深山密林。10年转战11个省(区),先后探获特大型金矿5座,大型金矿3座,中小型金矿40座,累计向国家提交黄金资源量270余吨,潜在经济价值500多亿元,成功向地方转让矿权15个,无一质量事故,被业内誉为“黄金劲旅”。
这支部队屡建奇功的奥秘何在?回顾武警黄金第二总队10年建设发展足迹,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始终坚持以强化质量管理提升部队综合找矿能力建设。
一条“铁律”心中立
对于黄金地质勘查行业而言,质量控制就是金山品质的保证,非但事关企业生存,甚至引发金融动荡。1993年,加拿大某知名勘查公司因质量管理疏漏,造成重大矿山造假事件。事情败露,公司股票一夜之间暴跌83%,数万投资者血本无归。目前,我国黄金产量已经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黄金产值对GDP的贡献呈逐年递增趋势,个别地方经济甚至完全依赖黄金矿山,黄金矿山的勘查质量备受关注。
作为一支担负国家黄金矿山勘查任务的专业找金部队,武警黄金第二总队坚持以质量建设提升找矿能力,把打好地质勘查质量仗当成生存挑战与政治考验,10年探获48座金矿无一质量事故。
然而,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他们也曾遭遇彷徨。转隶之初,就“如何衡量找矿能力”,大家发生激烈争论:有的认为,既然是经济建设部队就要遵循市场规律,以创造经济效益多少作为评价标准;有的认为,地质找矿靠的是技术,应以技术水平高低作为衡量尺度;还有的认为,甭管白猫黑猫,只要找到金矿就是有能力。
为统一思想,总队坚持把质量安全纳入年度主题教育集中学,归口经常性思想工作突出抓,教育官兵提交每一克黄金储量都要对党和国家负责,转让每一处矿权都要承担社会责任。前不久的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官兵都熟知质量管理、遵守质量规程。“质量重于生命”、“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促发展”等观念,成为部队上下一致的共识。
如今,作为一条“铁律”,总队每年中心工作的首个议题是质量管理,每季度党委讨论的首个问题是质量形势分析,每月中心工作安排的首项检查是质量安全,始终保持质量管理的大事大抓态势,历经几届班子雷打不动。总队政委严军说:“质量就是生命。对总队官兵而言,它不仅意味着责任,更是对党和国家是否忠诚的考验。”
“灭火器”变成“安全阀”
2009年,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官兵中引起震动:某中队一段600米的槽探项目,只因一米工程段不合格,没有通过总队质量验收。按照质量管理规定,180元返工支出从中队年度地质工作奖金中扣除,取消中队当年评选先进资格。如此处理是否小题大作,官兵议论纷纷。对此,总队长卢建波说:“质量管理无小事,花180元换取上亿元金山安全,小题大作有必要。”
质量管理无小事,几年前总队有过切身感受。某机台不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某中队为追赶进度,降低施工标准……2003年,部队引进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初期,由于经验不足,面对隔三差五冒出的小问题,各方不得不疲于堵漏,既牵扯了领导和机关的精力,又影响了综合找矿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总队相继派出6个调研组蹲点基层调研,掌握大量一手材料。把准了质量管理的脉相,解决难题的良策便随之而来。
健全管理体系。引入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从总队到机台、项目组的4级质量管理组织,逐级签订责任书,编织起覆盖全部队的质量管理网络。质量管理不再是某个部门、某个人的事,从最基层的采样工到总队领导,人人有职责、事事有规范、层层抓落实,杜绝了以往工作断档、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
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特点,制定7个地质勘查质量管理规定和5个地质工作制度规范,规范原始地质编录内容、技术要求、格式和质量标准,资源量估算、设计报告审查等技术标准。工作规范了,以前常见的问题不见了,质量管理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漂亮转身。
强化检查监督。针对地质勘查的阶段性特点,每年在半年、收队前两次组织专项质量检查验收,严格落实中队每月、支队每季度、质量监督员每日质量监督验收制度,定期召开中心工作会议,讲评分析质量形势,并在局域网上公示检查监督情况,限期改正。同时,建立项目质量档案,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发现问题一追到底。
落实责任追究。制定《地质勘查质量责任追究办法》,对地质勘查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的有关人员,从责任人到监督人员、管理人员实行一连串的责任追究。
这些质量管理措施一出,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质量管理问题查出率下降了50%,全总队连续10年保持质量管理零事故。质量管理一下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灭火器”变成游刃有余的“安全阀”。在质量管理的助推下,部队找矿能力水平显著提高,接连探获8座大型、特大型金矿。
抓住质量“牛鼻子”
“质量管理是一个基础工程,不显山不露水,需要长期投入,反复抓建。”总队长卢建波说:“几年来,我们之所以在地质找矿上接连取得成绩,关键是扭住了质量建设的牛鼻子!”
说来容易做来难。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黄金第二总队来说,抓好高品质的质量建设面临诸多困难:部队经费捉襟见肘,每年勘查专项投入平均不到1500万元;装备技术落后,一些专业设备亟待配备;专业人才短缺,多数质量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懂管理的“明白人”更是少之又少。
专项经费不足,除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外,总队坚持内部挖潜:压缩办公经费省一点,统筹项目管理节一点,提高勘查效益剩一点,开展外部项目补一点,每年投入质量建设的直接经费100万元。经费使用上,他们坚持科学统筹,重点保障,事关质量管理的问题一律优先安排,事关质量建设的投入一律优先保障,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有限经费。据统计,每年总队因质量控制节约经费达300多万元。
越是技术装备落后越要抓好科技转型。总队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技术升级,购置200多台(套)先进技术装备,建立起GIS室、综合实验室等一批先进设施,以往靠手工作业、凭经验判别的质量管理手段被高效准确的全数字化管理替代,地质质量管理实现了从传统型向数字型的转变。总队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组织典型矿床考查,开展重点课题攻关和前沿理论研究,每年在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综合质量管理水平位居同行业前列。
针对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他们启动“410”人才建设工程,按照“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依托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院校,每年选送120名技术干部进行专业轮训;邀请中科院院士担任技术顾问,“手把手”地指导帮带;开辟人才“绿色通道”,打破专业技术“论资排位”的壁垒,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如今,80%的干部懂质量管理,100%的质量管理人员具有本科学历、经历专业培训,15名年轻干部走上质量管理的领导岗位。
10年来,总队地质勘查质量稳步提高,钻孔优质率保持在96%以上,原始资料三级检查合格率保持100%,探矿工程见矿率保持40%以上,部队综合找矿能力不断提升,部队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