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绿色之门 再制造产业暗香浮动
2010年05月20日 10:10 16565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中国模式
面对再制造这扇“绿色大门”,中国已经跨出了一只脚。
在总结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于1999年正式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体系。
徐滨士介绍,我国的再制造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基于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恢复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尺寸精度,而且在耐磨、耐蚀、耐疲劳等性能上达到原型新品件。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给出准确定义是,再制造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简言之,再制造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
再制造有一个重要特征: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有些还超过新品,成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有力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但这是有前提的。徐滨士指出,再制造产品质量由废旧件(即再制造毛坯)原始质量和再制造恢复涂层质量两部分共同决定。只有原始制造质量好,并且在服役过程中没有产生关键缺陷的废旧零部件才能进行再制造,采用高新技术在失效表面形成修复性强化涂层,使废旧件尺寸恢复、性能提升、寿命延长,这是再制造产品质量能够不低于新品的前提。
同时,他表示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国外再制造,起步早、规模大、效益良好,但其再制造模式有较明显的局限性,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国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外再制造采用换件修理法和尺寸修理法,前者将损伤的零件整体更换为新品零件,后者将失配的零件表面尺寸加工扩大到规定的范围,再配以相应大尺寸的非标准新品零件重新配副。换件修理法更换的失效零件,要么成为垃圾,要么被回炉冶炼,重走一遍熔炼—成形—制造—使用的过程;尺寸修理法虽然能恢复零件的出厂性能,但因破坏了互换性,达不到原型机新品的使用寿命,给维修保障造成了困难。
在徐滨士看来,国外再制造模式虽可节能、节材和环保,但对再制造的巨大潜力挖掘得还不够。只有利用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将每一个失效零件都修好并让它们重新服役,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为此,我国探索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恢复尺寸、提升性能的表面工程技术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既循环又经济”的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模式。
据介绍,在这种模式指导下,中国的再制造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以再制造200万台斯太尔发动机计,即可以节省金属153万吨,节电29亿度,回收附加值646亿元,实现利税58亿元,减少CO2排放12万吨。另一方面,旧件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已达到85%,而国外只有72%。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再制造试点。潍柴正在大名单之内。
2008年4月,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成立,专业从事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再制造业务,项目总投资接近3亿元。据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孙少军介绍,目前该再制造公司已经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正在形成规模化的再制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一期工程已形成年产2万台再制造发动机的能力,预计每年节约金属110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多吨。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