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绿色之门 再制造产业暗香浮动
2010年05月20日 10:10 165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轨迹:中国再制造大事记
1999年6月,徐滨士院士在先进制造技术国际会议上,发表《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的学术论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再制造”的概念。
2000年12月,由12位院士和12位专家完成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报告《绿色再制造工程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3年6月,我国首家再制造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装甲兵工程学院建成。
2003年8月,我国2020年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第三主题《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将“机械装备的自修复与再制造”列为19项关键技术之一,由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负责论证。
2004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世界工程师大会上创造性地指出“工程科学的基础要从20世纪单纯追求规模、效益模式转向建设4R循环经济”,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提出了4R,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制造(Remanufacture)的发展战略。
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21、22号文件中均指出:国家将“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把“绿色再制造技术”列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的关键、共性项目之一”。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启动会,从全国各省市40余家申报企业中批准了14家试点企业。
2008年10月,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08年10月,汽车协会组织试点企业参加8部委举办的首届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首次展出,向世人亮相。
200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生效,该法在第2、第40及第56条中六次阐述再制造。
2009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再制造作出重要批示:“再制造产业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扩大内需和环境保护。再制造产业链条长,涉及政策、法规、标准、技术和组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2009年5~10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先后组织相关院士、专家赴北京、天津、山东、贵州、重庆等地考察了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同时启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示范试点企业”专项调研活动。
2009年6月,工信部批准8个行业35家再制造试点企业。进一步提振发展再制造产业的信心。
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徐滨士的报告上批示:“再制造产业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扩大内需(如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环境保护。再制造产业链条长,涉及政策、法规、标准、技术和组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院建议请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提出意见。
2010年3月1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已经正式启用。再制造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出台。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