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产业链调查 还原广州回收现状

2010年06月13日 10:22 70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在今年的世界环境保护日,诞生于广州本土的公益团体———绿E广州发布了《拆开电子垃圾产业链———广州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产业链及市民民意调查》报告,揭露了广州电子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现状。近日,记者根据调查报告里透露的调查路线,暗访了广州电子垃圾回收市场,
  企图还原广州电子垃圾回收的现状。
  一台旧电脑卖给小贩后,会流向哪里?
  无论是旧电路板、二手手机、陈旧的手表,还是近乎报废的显微镜、马达,它们在广州都找到了重生的广阔市场。
  根据志愿者对5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尽管有超过八成的市民都认识到电子垃圾的不正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但依然有近五成的市民目前都是将电子垃圾卖给回收的商贩,并不考虑电子垃圾的处理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根据《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5—2015年)》报告,广州市2010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数量达到11万吨,到2015年将预计产生13万吨的电子垃圾,而其中只有极少部分通过正式的处理公司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绝大部分是转移到二手市场进行出售,或通过地下作坊式的回收者、个体户和拆解者进行处理。
  岗顶周边有好几千名收电器的小贩
  广州的天河路、石牌西路一带,是广州电子高科技产品的聚集地,云集着天河电脑城、颐高数码广场、太平洋数码广场和百脑汇等大型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同时也分布着一批二手市场和维修市场,成千数百的电子垃圾回收小贩随之成行成市。
  来自河南的吴大姐上午10点钟就过来摆摊了,只要有人路过摊位,她就递出了自己的名片,兜售着自己的服务———高价回收电脑、打印机、彩电等一切电器设备,而且服务周到,上门回收。
  记者了解到,回收者收购的对象包含了所有的电子垃圾,从电脑、家电到各类配件,都能找到收购者,只有部分回收者表示不愿意收国产的或山寨的手机。他们的客源包括公司和个人,具体价格视货品的品牌和新旧程度而定。
  “这一行没有学历和年龄的限制,入行门槛低,而且时间安排也比较自由。”善侃的吴大姐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岗顶周边至少有好几千名回收电器的小贩。她的这些同行大都是来自安徽、湖南、四川等地的外来民工,住在周边租金便宜的城中村里。平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日出空手空车而作,日落就满载而归,积累到一定的量,只要价格合适,就很快出手给下一手的收购商。“一天下来,可以赚个三五十元。”
  回收电子垃圾是吴大姐的谋生手段,她不仅要养活自己,而且按月汇钱供老家的儿女上学。因而,“产品”价格是她的第一考虑。她不会考虑这些电子垃圾的后续流向,更不会考虑是否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她甚至认为:自己的工作促进了资源的再利用,是为环保作贡献。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