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线电缆业如何走出“为铜所困”之境地

2009年06月04日 9:26 774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被誉为经济发展“血管”和“神经”的电线电缆制造业作为我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电力、通信两大经济支柱行业配套的职能,在重庆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市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提出尽快走出“为铜所困”境地、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电线电缆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情况分析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重庆电线电缆制造业经历各种严峻考验,在原材料购进价格和PPI剧烈波动的背景下,电线电缆加工企业面对的困难较大,企业生产和利润增长空间受到较大程度挤压。从价值总量递增看,虽然受前三季度高企的价格因素主导,2008年全年行业实现产值75.43亿元,比上年增长39.9%,但产销率却从2007的97.6%下降到2008年的92.9%,下跌4.7个点。从经济效益水平看,行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98亿元,增长17.6%,但增速较上年下降了62.5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以来企业利润较快萎缩,利润1-12增速比1-8月累计下降了9.8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分析到对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重庆渝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等我市五十强企业的调研情况看,金融危机对电线电缆业影响的深层分析如下:
  1、上游产业发展饱受危机影响,其紧密关联敏感性所致的冲击——电线电缆制造所依赖的有色金属业高度国际化、市场化,该行业增长形势的急剧变化影响较大。
  首先,有色金属业作为我国较早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点产业,其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关联十分紧密。电解铜等原材料期货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动在国内市场的反应同样十分敏感,自2008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逐渐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外部需求明显萎缩的有色金属业供求关系受到很大影响,电解铜、电解铝等价格剧烈波动,势必影响电线电缆制造等下游产业。
  其次,电线电缆制造业的本身属性使其在危机中“为铜所困”。电线电缆产品原材料的90%主要为铜材和铝材,导致其对上游产业的依赖非常明显。原材料的购进情况不但与企业产品产量紧密相关,其价格的变化更是对电线电缆产品生产、销售有重要影响。因此,上游产业受金融危机冲击传导至电线电缆业的“电解铜困局”及其影响不言而喻。
  2、线缆产品出厂价“随行就市”导致“剪刀差”冲击无可避免——电线电缆市场价格升降与原材料价格关联甚紧,而原料购进与产品卖出之间的“时间差”、“剪刀差”影响较大。
  从原材料购进价格看,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效应逐渐释放到实体经济层面,电解铜板价格从2008年前三季度保持的平均价55000元/吨急速下降到10月的30000元/吨,在期货交易市场表现为10多天连续跌停,价格的剧烈波动使电线电缆企业根本来不及做出相应反应,价格上涨期间购进、库存占比较高的原材料尚未消化,其价格已经下跌了近一半。
  从线缆产品出厂价格看,销售渠道中的各级经销商报价及终端售价紧盯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电线电缆业的完全竞争市场使得出厂定价权不在于企业,“随行就市”成为必然,由铜价急速下跌导致的线缆产品出厂价下跌不可避免,这一点在我市鸽牌线缆等企业表现的较为突出。
  综上,主要原材料铜价大幅上涨,电线电缆企业购进原材料银根吃紧,资金周转缓慢;
  铜价大幅下跌,企业来不及消化原材料,出厂价格急速下跌,两者之间的“剪刀差”与“时间差”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对企业生产产生了很大影响。
  3、房地产、建筑工程等受危机影响,其需求的萎缩所致的冲击——市场需求的快速下降使得线缆销售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我市电线电缆企业的主要需求方为电力系统、房地产、工业及其建筑工程项目,除电力系统的城电网改造未受重大影响,2008年6月以来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降,全年降幅达19.2%,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3%,其中办公楼新开工面积降幅达58.3%,房地产建筑工程项目的回落使得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下降较快。同时,工业产品配套电线电缆也由于相应工业品生产受影响需求同步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受到冲击并非完全由金融危机等外在影响因素所致,行业自身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行业重复投资,生产能力过剩;二是产品价格依然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竞争法宝,技术含金量不高,质量风险加大;三是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尚待提高。当经济周期进入下行区间,行业自身调整尚需强化时,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加剧了调整的广度和深度。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