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增减美国债是正常 黄金储备达1054吨
2010年07月08日 16:6 2578次浏览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分类: 贵金属
7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是一个市场的投资行为,增持或减持美国国债都是正常的投资操作。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市场供求变化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国债价格波动,其他资产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国债的相对吸引力,为此,我们在投资活动中一直密切关注、跟踪分析各种变动,不断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操作,对此不必进行政治化解读。”
外管局同时表示,对于外汇储备可投资的各类资产,有严格的投资标准和风险管理程序。选择投资品种,要考虑它的安全性、流动性、长短期投资回报等特征,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与其它资产的相关性。低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配置在同一组合中,能够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实现此消彼长,有助于降低资产的总体风险,提高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外管局称不排除任何投资产品。
据外管局介绍,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收益比较稳健、风险水平相对较低的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类、机构类、国际组织类、公司类、基金等资产,也包括通货膨胀保护债券、资产抵押债券等各类品种。外汇储备资产的摆布要综合多种考虑,也不是只要产品的投资等级高就去买。现在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2万多亿美元,这么多的资金去购买金融产品,还要考虑的要素很多,如所投资产品的市场容量够不够大。
曾经有市场主体担心,中国会将外汇储备作为“杀手锏”或“原子武器”。对此,外管局相关负责人称,我国的外汇储备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市场规则和所在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进行运作,外汇储备同时还是一个财务投资者,不追求对投资对象的控制权。事实证明,上述忧虑和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
作为储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纷纷增持黄金储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升了国际金价走高。对此,外管局表示,黄金具有国际认同度高、保值功能较好和可作为紧急支付等优点,但同时黄金的投资也受到一定限制,不可能成为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主要渠道。
首先,全球黄金年产量约2400吨,当前供求关系基本平衡。若我国大规模买入,肯定会推高国际金价,老百姓购买黄金饰品就面临价格上涨问题,损害消费者利益。
其次,国际金价易受到汇率、地缘政治、供求关系、投机炒作等影响,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且不产生利息收入,还需承担仓储、运输、保险等成本。从过去30年的表现看,黄金的风险收益特性并不是太好。
最后,增持黄金储备对分散外汇储备的总体效果并不显著。过去几年我国增加了400多吨黄金储备,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即使再增加一倍,也仅能分散三四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资,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仅提高一两个百分点。
相关新闻
中国大举增持日本国债 专家称风险不大
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1月至4月,中国创纪录购入5410亿日元日本国债。日本媒体一方面认为此举有利于稳定日本债券市场,进一步加强中日经济的联系。但是,也有些日本媒体担心,如果中国大量抛售日本国债将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威胁。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博士对记者说:“日本国债只占中国持有外国债券总量很小的一部分,另外,中国仍持有大量欧洲国债。由于美国走出金融危机尚待时日,欧洲又面临债务危机。中国此举更趋向于一种结构化调整,目的是为了避免风险。所以,这一举措并不会给日本经济造成威胁。”
对于中国持有日本国债风险的问题,何帆说:“其实日本国债与美国国债很大不同点在于其‘内债’占很大比例,而且日本国债的流动性比较高,其风险系数相对于欧洲和美国国债较低。尽管日元汇率在前几个月波动较大,但总体还是比较安全的。”另外,中国购入的5410亿日元的日本债,主要为短期票据,与去年抛售800亿日元的举动相比,发生了巨大转变。
对于中国的外汇政策,何帆表示:“鉴于当今美元作为主体货币的地位,中国政府当前的外汇政策主要着眼于大规模持有美国国债,这种政策不太可能出现较大变动。”
中国外管局强调,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外汇储备主要还是为了保障资产的总体安全。中国外储投资在资产种类配置上既有政府类、机构类等投资产品,也有公司类、基金类等资产;在货币层次上,既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传统主要货币,也持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形成了一个分散的组合,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