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寅平:纪念创刊25周年 努力打造权威的行业新媒体
——纪念《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25周年
2010年07月08日 16:16 297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领导讲话
中国有色金属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原寅平
尊敬的康义会长、罗涛总经理、吕华麟会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今年7月,是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25周年。25年来,有色报伴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如今,已由当初创刊时的周一四版发展到周三八版。同时,报社也有了一个新的宣传平台--中国有色网。实现了传统纸介媒体与新兴电子媒体两轮驱动的崭新局面,为更好地宣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夯实了基础。此时此刻,我们由衷感谢多年来关心、支持有色报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正是由于他们热情鞭策、鼓励,才促使我们不断改革进取、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发展方向。
25年前7月,中国有色金属报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呱呱落地了。为了使这个新生儿健康成长,有色总公司的老领导给予了极大支持,报社历届老领导,为这张报纸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正是他们当年的努力,才形成了有色报今天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办报风格。才使报社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25年的光阴,转瞬而过,而25年的成就举世瞩目。25年来,我们认真记录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从小到大、连续稳坐世界第一的辉煌发展。 记录了有色行业体制变革的各个重要历史时刻;讴歌了有色行业的改革创新精神。
如今的有色报,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做优报纸品牌,做强报网一体化信息资讯产业,全面提升报社核心竞争力,把有色报建成一个拥有新型媒体、拥有先进技术、拥有财力支撑、拥有经营规模、拥有优秀人才的报网一体化传媒组织。总结过去,瞻望未来,我们有四点体会:
一、以办好有色报为龙头,全力打造行业权威信息平台,是报社发展的的根本所在。
近十年来,我们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发挥好报纸在有色金属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了舆论导向正确。报纸宣传切实做到“三贴近”,我们加强了新闻策划,创新了新闻报道方式,增强了新闻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坚持每年组织人力开展年终专稿、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有影响力人物评比等重点活动,将行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提出讨论、引发共呜、引导舆论。在服务对象上,过去我们面对的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现在我们也把触角伸向了广大的民营企业。这十年中,有色报的记者走访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广交朋友,许多创新的报道方式就是从民营企业的报道中产生的。在宣传对象上,我们在面向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的同时,也不忘行业内的广大职工、大力报道他们身边的新人新事。这样做的结果,既及时传达了国家、行业的方针政策,也反映了企业的呼声、愿望与要求,全方位地发挥了报纸宣传功能,真正做到了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读者、把企业的需要、读者的需要作为我们报纸宣传的主攻方向。
同时,随着有色工业产业链的延伸,为适应读者需要,及时改版扩版,先后增加了《加工材料》周刊、《技术装备》周刊、《地矿》周刊、《建设》周刊,增强了市场意识,满足了读者需要。
在新闻报道上,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取胜,加强新闻报道的管理和改革创新,从制度上确保报纸质量。同时加大了奖罚力度,用激励机制促进新闻报道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更多的作品能够引起行业内外的热议与讨论。扩大报纸宣传力度和影响力,不仅树立起有色报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而且突出了她的服务性和实用性,使有色报成为全行业职工喜闻乐见的一张报纸。
二、以经营媒体为主业、全力拓展广告增长的空间,不断增强报社的经济实力。
作为一个自收自支、自我发展的行业媒体,报社如何在经营创收上取得突破、增强经济实力,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通过长期的摸索、实践,我们不断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报社经营之路:即充分利用报纸的影响力和地缘人际关系,学会发现和开发报纸的无形资产和品牌资源,有机地将行业资源和报纸资源再整合,实现优化和产值的最大化。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做大做强媒体没有一定的财力的支持是绝对做不到的,为了积累发展资金,我们在做大做强广告主业的同时,与重点大型企业建立宣传战略联盟的思路,即这些大型企业在财力上给予报社一定的支持,报社则在报纸、网络上对其实行全方位服务。在此我们要感谢中国铝业公司、中国有色集团、中国五矿集团、金川集团、陕西有色集团公司、中金岭南公司和大冶有色公司等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有色企业,正是由于这些大企业的鼎力支持,才使得这有利于报社发展和企业宣传双赢的局面得以实现,才使得报社摆脱了单一依靠广告生存的被动境地。
在广告经营上,我们也摆脱了过去“单打一”,即光靠形象广告取得效益的方式。而通过采编、广告、发行的联动方式,以传媒活动带动了广告效益,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此外,我们还着眼于新闻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报纸、网络、手机报、电视等终端媒体,通过对新闻内容的采集、加工、归类、分析,使之二次盈利。
近十年的报社经营实践,我们不仅巩固和培育、扶持了一批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而且在跟踪有色行业的广告市场,提高广告服务专业水平上有了新进展,并在分类广告、广告制作、形象策划等方面有了新拓展,稳定了报社经营收入,奠定了为全行业服务的基础,增强了报社发展后劲。
三、以市场运作为手段、创建报网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报社可持续发展。
步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产业作为新兴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 对此我们早有预感,我们必须要在这一渐进的发展历程中抢占市场、夺得先机。为此从2000年初,报社就开始筹办报纸的电子版。2003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了报社创办中国有色网,使该网站成为全行业惟一有采、编、发布权的网站。为更好的经营好这个网站,使之成为报网一体化的有力支撑,我们对网站的经营管理实行市场化运营模式,并从2005年开始,不断引进人才,扩大报道领域,从报纸的电子版开始,先后开发出视频、手机报等新的传播方式。从单一的市场报价,到全方位的行业资讯,报道范围不断扩大。如今,行业的一条重要新闻不仅能在有色报上及时发布,它可以率先通过当天的手机报、网站、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传播。初步实现了报网一体化、互动发展的格局。目前中国有色网的日均浏览量已在30万次左右,网络广告收入逐年增长。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在报社财力紧张、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完成的。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报网一体化进程,,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心中想着读者,眼睛盯着市场”的理念,推行大编辑部思路,整合报社内部资源,细分金属市场,加强新闻策划,真正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落地。为此,我们要求编辑在做好报纸的同时,首先要做好网络编辑,每个编辑要按金属品种分工,实现专业管理、培养专家型记者、编辑,全面实现报纸转型,建设起行业数字化新闻平台,实现报社跨越式发展。
四、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努力打造一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优秀团队
世间的任何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为将有色报建成纸介媒体与网络并重的全新媒体,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人才至上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近十年来,报社除对中层以上干部实行定期业务培训外,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一些骨干人员得到业务培训和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到人才市场和重点高校选聘人才,每年都引进一定数量的各类人才。对于特殊人才和急需人才制定了特才特办政策,给予高薪聘用、岗位重用政策,使有真才实学、品质优秀的人才有施展才能的园地。
新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了事业的发展,许多到过报社的人都会发现,近年来年轻人多了,新面孔多了,办事效率高了,工作紧张有序、气氛热烈、思想活跃。这一切得益于报社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用人和利益机制,就是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机会、有地位,不仅多劳多得,而且给予重用和奖励。
人生有限,事业无穷。今天,有色报一大批一心向上、年轻有为的青年人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正以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来发展壮大有色报的事业,他们是有色报的希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忆往昔,心潮澎湃;望未来,激情满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不辜负各级领导和读者对我们的期望,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身于报社的改革发展中去,并力争在有色报形成以成就感来激励人,用事业来留人,着力营造浓厚的干事业、创新业的氛围,形成一支以优秀的采编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为主的有朝气有活力的创新型媒体团队,为把有色报打造成行业内的权威的新媒体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