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奉献给科学和学生

——追记昨天逝世的我国电化学开创者、中科院院士吴浩青教授

2010年07月19日 9:59 776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作者:

  新闻图片20106191037181279507038109_3851.jpg

  
  吴浩青院士(资料照片,摄于2004年)。  雍和


  锂电池取代镍氢电池似乎还仅仅是几年前的事情,但是锂电池的基础理论研究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由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吴浩青教授完成并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成果,比日本学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关于锂电池的文章整整早10年。化学教育学家、被称为国内电化学开创者的吴浩青院士昨天上午告别人世,走完了他97年的生命历程,3年前,他因为年老体弱住进华东医院,在此之前,他几乎每天都是在复旦大学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度过的。他的一生都给了科学和学生。
  吴浩青,191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曾在浙江大学、湖南蓝田师范学院、上海沪江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到复旦大学担任化学系副教授。1957年,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电化学实验室。198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仅在复旦的50多年里,他就培养了近50名研究生,其中很多现已成为教授、总工程师及研究所所长,更有3名中科院院士。许多学生还记得他的课堂风格:“包容了优雅的风格和节奏,描述了科学世界中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问题,详尽而奥妙。”


  教学严格,给学生打59.8分
  “如果吴先生现在还给学生上课,他一定也会是学校的‘名捕’”。这是吴浩青院士的学生们对他的评价。他对学生是出了名的严格,对于那些考试和实验都不能达标且无心研究的学生,还会劝退。当然,这一切都是源自他对学生的爱。
  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在学生中几乎人尽皆知。有一年化学系系庆,一位老校友发言称,大学时期最难忘的事是得到过一个不及格,当时吴先生教化学,有一次考试,竟给他打了59.8分,他把自己的考卷一再研究,发现给分丝毫不差,这让他真正领略了吴先生的严格。后来吴先生听说了此事,微微一笑:“真正关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
  他的弟子、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余爱水称,从吴先生手中拿59.5分,甚至被他劝退,都是常见的事。曾经有一名化学系学生无心从事研究,吴先生直接找学生谈话,了解他的志趣,最后分析了他的未来发展,将其劝退学。“我所知道的有两名这样的学生,吴先生是真心替他们着想的,这两名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很强,吴先生推荐他们到其他大学当教师,这两名学生至今还非常感激。”
  吴先生后来在谈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曾经说过:“每个人有不同的志向和爱好,我不要求我的学生都从事科研工作,我希望他们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空间电源研究所高级顾问李国欣说,吴先生的学生都知道,对于学生发表的文章,吴先生除了要求他们实验必须是可重复并且要求保留所有实验数据以外,他还会逐个认证他们的实验。只有通过了认证,文章才能去投稿,至于署名,吴先生要求不是他的想法和思路的文章一律不许署名。
  他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些老师要搞项目、跑经费,非常忙,实验都让学生做,做完后给他汇报情况,这样可不行。老师不亲自动手,就拿不到第一手材料,这样还怎么指导学生?所以我坚持亲自动手做实验,与学生在一起是我最大的乐趣。”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