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招远矿难”看金价上涨的成本推动
2010年08月10日 15:53 3252次浏览 来源: 期货日报 分类: 贵金属
在一般商品期货的价格分析研究中,成本变动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要重点关注的,但由于黄金兼具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于一身,且黄金成本变动是长期因素,所以市场在分析黄金价格走势时更多的是从金融属性层面如避险情绪等因素来分析黄金价格,但对于成本变动的关注则相对较少。8月6日山东省招远市一金矿发生一起电缆起火事故,造成16人死亡,加之此前发生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使得人们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金矿开采行业上来,黄金作为一种资源品所特有的商品属性也更加受到关注。
2000年以来黄金价格一路上扬,成本上涨的推动力功不可没。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黄金世界总现金成本达到478美元/盎司,总成本(包括所有现金和非现金成本、持续资本支出、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上升到了717美元。2009年黄金成本增幅虽然较前两年小,但已经是连续第8年上涨。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和生产工艺条件下,由于受到矿石品味下滑、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环保和安全生产标准提高等因素影响,黄金生产成本增加的趋势不会改变。
一、矿石品味下滑及开采难度加大
黄金矿石品味和开采难易度是决定黄金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但黄金矿藏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竭,而且资源的分布和品味高低也是不均衡的,这就决定了人类在开采黄金的过程中,总是按着先易后难,先高品味矿后低品种矿的顺序来开采。但经过长时间的开采后,容易开采浅层矿藏越来越少,那么人们就不断向地表深处去发掘黄金,但开采难度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如容易发生的矿难造成财产和生命的损失。此外,黄金矿石的品味也在下滑,GFMS发布的报告称,2009年在主要金矿加工的头等矿石(按矿石吨位加权)的品味下降了2.2%,降至1.77克/吨,给总现金成本增加了10美元/盎司的上涨压力。可以说,可供开采的矿藏数量的减少,矿石品味下滑及开采难度加大导致黄金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上半年产量达到159.24吨,再创历史新高。因此,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对黄金生产成本的影响应积极关注。随着内地工厂一些劳资纠纷事件和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工人待遇的呼声越来越高,黄金生产中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应是大势所趋。不仅仅是中国,其他主要产金国如南非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在推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因素中,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主要推动力。目前主流的经济理论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各国政府的政策也在遵循这一理论,所以近些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的物价水平一直保持整体上涨的态势,而物价水平上涨所导致的生活成本增加,会进一步推动工资水平的上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工人工资收入水平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全球物价上涨的传导作用会非常强,对黄金生产成本增加的推动力不容小视。
三、环保和安全生产标准的提高
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现在也在逐步反思自身以往的经济发展路径,保护生态、尊重生命被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安全生产可以通过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和提高作业安全标准来改善,但一般而言,要达到的安全生产系数越高,投入就会越多。近些年来,中国内地矿难频发,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些矿主为了压低成本追求利润而导致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此外,矿藏的开发很多时候是与环境保护是相悖的,如紫金矿业的泄露事件造成的污染。而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让各国政府都在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其结果就是一些可能存在高污染的矿藏资源被限制开发,或者是提高环境污染处理标准,那么相应的黄金供给会受到限制,开采成本也因要达到相关环境标准而大大提高。
综合以上分析,黄金生产成本的提高将给金价提供坚实的支撑,近些年来金价上涨中的成本推动因素也非常明显。但对于黄金生产成本与价格的关系,投资者要正确看待,因为由于黄金除了商品属性外还有金融属性,所以黄金价格变化除了与生产成本有关外,资源品的稀缺性以及货币属性会将让其产生较多的溢价。或者说成本因素主要是从黄金的商品基本属性视角来看的,其对金价的影响是长期的,而金融属性方面的因素如投资需求、美元强弱的变化对金价短期因素的影响更直接。对于目前黄金价格的走势,虽然近期SPDR基金的黄金持有量出现下滑,CFTC公布的黄金非商业头寸占总持仓比例大幅下滑明显,但非商业头寸净持仓仍居于高位,因此黄金的上涨势头仍有望保持。此外,印度的黄金消费旺季日益临近,消费需求增加的预期也将会给金价提供支撑,所以目前的黄金操作还应坚持多头思路。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