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难撼国内黄金牛市

2010年09月29日 14:7 48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9月29日消息 受美元疲弱和欧洲银行业问题不断等诸多因素的提振,近几日国际金价突破了1300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上海期金1012在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即在外盘引领下站上了280元/克,周二虽有回调但仍处于高位。但面对1300美元的金价,投资者的心态开始出现波澜,部分多单持有者的获利了结意愿增强,而看空者进场的冲动也在积聚。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美两国政府争论热点的情况下,人民币币值变动对国内金价的影响也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美国政府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向中国施压来迫使人民币升值,使得市场对于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非常强烈,那么人民币升值到底对国内金价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而且近几年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速也远超其他国家,但由于中国目前依然没有黄金的定价权,所以人民币升值对国内金价的实际影响应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以及国际金价上涨的幅度。从理论上来说,在国际金价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购买力增强,会对国内金价形成的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高于国际金价上涨的幅度,那么将会导致国内金价的下跌,反之,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低于国际金价上涨的幅度,那么国内金价仍会上涨,只是上涨的幅度会小于国际金价。
  结合目前各方面因素看,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金价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制作用,但未能压制住黄金上涨的势头,因为从通胀预期、弱势美元以及消费旺季来临等因素看,黄金价格长期上涨的动力依然比较坚实。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强化了人们的通胀预期,这是支撑金价走高的主要因素,虽然欧美等经济体的通胀目前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原油价格相对于2008年时的近150美元而言现在仍显得较低,但是铜等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接近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棉花价格也在不断创出新高。而中国内地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全球通胀的影响力不应再被忽视,国内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价格上涨对物价水平上涨的推动作用是具有全局性的,并将会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向外扩散。而经济危机中凯恩斯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原则,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遏制经济下滑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其后遗症——通胀也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显现。危机中全球投放的大量流动性,由于经济复苏进程中仍困难重重,并未充分回收,只有欧洲一些国家迫于主权债务危机而实施了财政紧缩政策。流动性投放引发纸币贬值,进而表现为通胀水平上扬,这是人们对通胀预期较强烈的根源,从主要经济体的CPI当值期来看,其长期上升趋势一直没有改变,这也是近几年黄金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推动力。
  弱势美元和美元贬值对黄金价格的利多影响也很明显。美元弱势主要是美元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表现来说的,可以以美元指数为参照指标。而美元贬值则指美元本身的实际购买力。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严重的时期,美元受到避险情绪提振而走强,期间黄金与美元也呈现出了同向变动格局,随着欧债危机的缓和黄金和美元均出现了调整。但近期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关系有所回归,近两周金价能够突破6月份高点,并创出了1300美元的历史高价,应该说更多归功于美元的弱势。预计美元的弱势仍会维持,而美元贬值的趋势则是毫无疑问的,这主要是基于美联储会维持较长时间的低利率以及推高通胀来降低失业率的判断。美联储9月21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区间不变,并继续预计在资源利用率较低,通胀趋势承压和通胀预期稳定等经济状况的影响下,联邦基金利率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超低水准,并称一旦需要,将提供额外的宽松政策以支撑经济、提高通胀率。针对美联储维持低利率的预期没有改变前,美元走出强势的可能性不大,而美联储提高通胀水平的表述,无疑是直接宣布美元贬值(即实际购买力下滑)。此外,黄金的消费旺季来临将增加黄金的消费需求,先是印度的婚庆季节以及排灯节等节日,随后是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节日需求的消费量值得期待。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在通胀预期、弱势美元和消费旺季等利多因素的推动下,黄金中线上涨的格局仍会保持。虽然金价上涨趋势没变,但金价短调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投资者也要注意及时回避,尤其是国庆长假来临,更要注意回避风险。在具体操作上,投资者前期如果是低位持有的多单,可以适当减持止盈,轻仓或者空仓过节。而没有持仓的投资者则可以在节后逢回调至关键支撑位后再行进场,不建议节前进场做空并留单过节,因为目前金价依然处于上涨趋势中。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