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大限将至 各地“突击”求过关
2010年10月20日 8:54 6707次浏览 来源: 法治周末 分类: 节能减排
需引入市场机制
有专家认为,对于节能减排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大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的关停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自2005年推行节能减排以来,中央政府曾对各个高耗能产业出台了行业准入条件,要求各个行业以准入条件为依据,进行项目核准。然而,由于地方政府出于GDP增长的考虑,对一些达不到准入条件的企业,采取了默许的态度,甚至对一些纳税大户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通过红头文件等措施予以保护。而此前被寄予厚望的差别电价,在实施过程中,因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导致收效甚微。“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上,前期欠账太多,以至于后期采取‘一刀切’的限电限产方式。”杨建顺说。
然而,中央和地方利益很难在该问题上达成一致。不改变“GDP”政绩观,地方政府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就缺乏足够的动力,容易导致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才能使节能减排成为政府、企业的主动选择,而非被动应付。
对此,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各级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必须与“节能减排”目标相匹配。要先确定“节能减排”的强制性约束目标,在此硬约束条件下再去确立经济增长率、投资增长率、消费增长率、出口增长率以及产业结构、城市化率等各种发展指标。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否则,“节能减排”目标就必然成为软约束。
李长安建议,政府要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增加“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比如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贷款,而对从事环保研发的企业,则可以采取简化贷款手续、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措施予以支持。这样的安排则有助于促使企业主动作出选择,逐步退出“两高”行业和项目。
同时,李长安还建议,国家应大力发展排污权转让市场,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家控制总量,而且也使企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节能减排成本,主动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