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优化结构增强中国钨工业国际竞争力
2010年11月08日 15:34 530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钨 作者: 孔昭庆
中国钨工业经过几代钨业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钨资源储量、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均保持或跃居世界第一位,呈现出总量增大、效益提高、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崭新局面,国际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不断有所增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经受了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中国钨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钨市场出现了需求减弱、出口下降、价格走低和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这次金融危机也进一步暴露了中国钨工业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国钨开采总量过大;盲目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钨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本世纪起,随着钨价的不断上涨,在丰厚利润的诱使下,多元化的资本投入钨矿资源探采领域,竞争集中在资源的占有和产能产量的扩大上。以单纯追求眼前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和资源浪费为代价,钨精矿生产总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2008年国土资源部累计下达的全国钨精矿开采总量,年均超过指标42.34%。2009年中国钨精矿产量超过开采指标44.6%。结果是产量上去了,而价格却下来了,利润减少了,甚至出现亏损。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造成许多安全隐患,对环境破坏也很严重。
中国钨资源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钨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与2002年比较,截至2008年底,可开采的钨资源基础储量减少近20%,这个数值是动态平衡的结果,是在抵消新增地质勘查储量的基础上还消耗了的。其中:黑钨基础储量减少40%以上,目前以黑钨矿开采为主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黑钨矿资源储量下降速度过快,已有相当多的黑钨矿山储量已近枯竭,但开采产量却未见有所节制。
“钨的精深加工”也是同样,大小不同的地域间、大小同一地域内“类质同象”在不断地扩大,打造的“钨产业链”、“深加工基地”、“产业集群”,许多是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国仲钨酸氨(APT)、钨粉、硬质合金、钨铁和钨丝生产能力闲置分别达到40%~60%。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互相压价、在整个产业链展开,结果所谓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价格却是倒挂,深加工企业的效益甚至还不如上游企业。
据统计,全国有较大数量的钨矿山、冶炼加工企业,分布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集中度低。
把中国钨产品与国外比较,目前,中国钨产品仍以原料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国外公司硬质合金产品的价格往往是中国生产中低档合金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如国内一个硬质合金企业年产4000多吨硬质合金,其销售收入却只有国外某知名企业年产300吨高性能硬质合金年销售额的50%。
中国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初级冶炼产品为主。2008年,中国钨冶炼产品出口总量占全部钨产品出口总量的81%。而发达国家 在进口APT等原料性产品进行加工后,又向我们出口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钨制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一些著名大企业建立了遍布世界各地的生产销售体系和网络,并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不断扩大产能和市场份额,已形成以这些公司为核心的生产、研发、销售一体化格局。同时,这些公司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强大的销售网络大举进入中国设立独资公司,牢牢控制技术优势,抢占中国市场。可见,应该对目前中国钨业在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吸取中国钨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后危机时期中国钨业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破解后危机时期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难题,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国内权威研究部门和专家提出:中国钨业要把发展重点转向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的“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高代价”等阻碍钨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发展钨业经济,培育规范有序的钨业市场中,认真考虑经济增长的代价因素,实现以人为本的低代价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合理开发老矿山和合理勘查新矿区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创新,深化认识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勘查和开发的新“认知”,探寻和达到勘查和开发具有适应21世纪钨资源需求的国家目标。根据矿产地质需要长期探索找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特殊属性,实施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再回收(Recycling)、再发现(Rediscovery)和复垦(Reclamation)5R循环经济的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再发现和再复垦应贯彻于矿业活动的始终,矿产开发应居安思忧,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资源,适时复垦建设绿色矿山。严格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和行业准入将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使钨业的监管有法可依,执法主体明确,职责分工清楚,法律责任明确;建立迅速有效的监管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整顿市场秩序;规范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确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科学规划,实行严格的开采总量控制,制定科学的钨行业准入条件,抬高行业准入的技术、安全、环保等门槛;提升采选装备水平,减少钨矿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有条件地积极采用高效率采矿方法、采矿设备,形成高强度开采规模,产生规模效应;开展高强度综合安全开采技术;扩大嗣后充填法的使用范围,降低矿石贫化率,提高开采回采率。采用块石及碎石作为充填材料,减少地表矿山废弃物的堆存量,减少开采活动对地表的影响。鼓励矿山进行贫富兼采,延长矿山寿命。鼓励矿山残矿回收和废弃资源回采,进行边沿低品位矿脉的开采和选矿,鼓励对伴生钨、低品位钨的综合回收利用,促进钨采、选综合回收率的提高。加强钨矿山对共伴生元素的回收、综合利用研究,提高钨选厂的综合回收水平,充分利用钨矿石中的共伴生有益成分,提升矿山的整体效益。实施技术改造,提高钨选厂的装备水平,加强钨矿工艺流程和选矿药剂研究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开发低污染、低成本而又高效的钨矿选矿工艺和选矿药剂,提高钨矿选矿工艺指标,寻找污染严重的传统药剂的替代品。加强钨冶金工艺新技术研究和钨冶金过程中的“三废”治理加强白钨矿的选冶工艺新技术研究,确保我国钨资源优势持续发挥;开发含钨催化剂(石化脱硫、烟气脱硝)、含钨功能化合物等新型冶金化工产品。进一步加强选矿与冶金相结合、优势互补的技术路线,淡化或取消传统的选矿、冶金以标准精矿为界,两者皆然分开的技术路线。加强钨冶金过程中的“三废”治理,减少“三废”排放量,争取实现全流程的闭路循环,实现水的零排放。将钨二次金属回收放到战略地位,开发高效的二次资源回收技术。开展旨在缩短冶金流程、提高效率的新工艺研究。加强高附加值钨冶金化工产品生产技术产业化的开发力度,提高技术实力,以结束作为外国原料基地的状况,打造钨业强国。
研究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钨合金新材料,提高中国钨加工产品的档次和价值开发应用并实施国产化的超细、纳米硬质合金;开发能部分替代硬质合金和节约钨钴资源的金属陶瓷和非金属陶瓷;开发高精度硬质合金及配套刀具、功能梯度材料;开发先进涂层合金以及近净成型技术、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技术。开发应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汽车灯、飞机灯等特殊用途的耐热抗震钨合金丝以及显象管、超高压、真空用的钨合金丝和高性能触头材料等产品技术。开发新型掺杂钨丝,使具有高附加值的耐震掺杂钨丝尽早国产化。完善钨材精品体系,建立具有鲜明个性化特征的产品体系。特种规格的钨材,如:特长、特宽的板材,特薄、特窄的箔材,特粗的棒材,特大、特小的管材,特细的白直丝,异形件和复合件等产品均应建立完整的供货体系,并与国际市场的需求接轨。建立钨材的多牌号战术,使每一种牌号的钨产品适用于某一类特定制品的需求。加强纳米钨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采用先进的制备技术、先进的成形技术发展高性能钨制品异型件,尤其是特异(形状特别复杂零部件)、高精密、微小或超大型(一维、二维或三维)产品。通过坚持不懈的创新、升级和研发,不断提高中国钨产品的档次和价值,实现钨业强国的目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强中国钨业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中国是世界钨产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发挥资源、技术、规模优势,占据国际钨市场的主导地位,应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在继续坚持钨及钨制品国营贸易出口,实施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进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钨产品国际贸易,保持中国钨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控制性的稳定份额。钨产品出口配额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钨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化、集团化,推进产业战略重组和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合理的钨产品出口配额管理体系,逐步削减APT、钨酸盐、氧化钨等初级加工产品出口数量,增加钨粉、碳化钨粉等产品出口数量,优化钨产品出口结构,鼓励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国家级钨制品研究开发中心为了逐步消除低端钨制品大量生产和出口所带来的严重的钨资源浪费,开展钨制品先进成形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从而形成规模性的高附加值钨制品产业链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学术意义。因此国家非常有必要整合国内现有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成立国家级钨制品研究开发中心。由于硬质合金是钨制品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品种,同时消耗的钨资源也最多,因此,组建的“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产学研科技创新联合体”,以产业研究应用为导向,投入必要数量的研发基金,重点支持硬质合金刀具生产的骨干企业与产学研用联合研发团队进行集成制造技术的攻关。同时在国家的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都安排硬质合金材料和高速、高效硬质合金刀具的研究开发课题。建立专门的废钨资源研究机构开发低成本、高质量、高品位和高纯度的回收钨,是未来钨回收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一般来说,废钨回收利用的成本较钨矿冶炼加工成本低,但需要较大的环保投入和较强的技术支持。在二次钨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开展与国外的竞争,有利于快速发展中国的钨深度加工,变中国钨资源优势为技术优势。借鉴西方国家重视钨废料回收利用的经验,加强中国钨废料回收工作,如成立专门研究废钨资源的科研机构,并建立相应的回收中心。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