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疯狂还将演绎 告诉你黄金鲜为人知的秘密

2010年11月09日 15:40 230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疯狂的黄金
  货币体系混乱、通货膨胀显现。黄金作为避险和抗通胀的金融产品,受到双重追捧。每盎司1300美元轻松突破,更有人预言,金价会涨到4000美元、甚至10000美元。不是金价疯了、投资者疯了,而是整个世界疯了。正所谓盛世赏玉、乱世藏金。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23日,G20财长会议上承诺不打货币战争。这些举措暂时遏制了金价疯涨的势头,但很可能只是“暂时”,金条、银条仍在热销甚至脱销。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美国印钞速度一天不减慢,货币战争和通货膨胀就不会止住。
  纸币的信用向深渊急坠,难道黄金将重回货币王者的地位?对于黄金这种资产、对于货币的本质,我们有太多的误区。黄金的疯狂还将演绎,我们无意于仅仅关注金价的涨跌或其投资技巧,而更希望揭开蒙蔽在黄金上的神秘面纱,让你认清这疯狂背后的真相。


  “黄金时代”的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一词随着同名书的热销而风靡华夏大地,黄金在金本位制度下称雄世界的时间不比美元称霸的时间短,要想探究黄金的真正价值,就必须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绎以及黄金扮演的角色有深刻理解,何况目前中国已经深深卷入其中。


  金本位VS主权货币
  黄金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当摩西从西奈山归来,向他的人民宣讲十诫时,他发现犹太人狂热的崇拜一只小金牛,气得将刻有上帝训诫的牌匾摔得粉碎。
  不会氧化、非同寻常的密度、可延展性与可塑性极强、永远泛着迷人的光泽——黄金这些得天独厚的物理特性令其一被发现就受到人类顶礼膜拜。再加上黄金的高投入、低产出比率,随着商业文明的扩张,其承担货币职能的价值愈发突显。
  黄金像是上帝赐予的礼物,它荣耀着人类,但更多的是激发出贪婪和欲望。围绕着黄金,纷争不断。
  现代人很难想象拎着一袋金币去买东西,也不甚了解当澳大利亚向德国支付黄金时,仅需一台移动车将福特·诺克斯堡(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黄金存放地)的黄金从一个壁橱移到另一个壁橱即可。我们习惯于财富以花花绿绿的纸币甚至数字符号表示,可黄金作为货币王者的风范,并没在一些人的心中磨灭。
  当1914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和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当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亦从统领世界的最辉煌顶峰滑落。不过,美国的黄金储备仍占世界的30%,这也是其实力的体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更指出:我们今天缺失的主要东西,就是可被普遍接受的货币。黄金从奥古斯都时代到1914年,一直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在21世纪,黄金将会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理解的货币战争,不是在争夺黄金,而是为国际货币主导权而展开的博弈,黄金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战争,可以初步认定为三次:
  第一次国际货币战争
  1918——1931
  金本位制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终结。一战后,大英帝国仍想找回昔日的荣光,首先要恢复塞克·牛顿以来的金本位制。这意味着1英镑要达到折合4.86美元的水准,而当时英镑的价格大约在4美元,最低探至3.4美元。
  当时年仅36岁的凯恩斯是少有的强烈反对恢复金本位的智者,甚至发表言论称“黄金储备和金本位制实际上是金融和信用演变过程中初级与过渡阶段的残存物”,并建议用海船运载1亿美元的黄金到纽约,以偿付所欠美国的债务,激发美国的通货膨胀。
  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自然没被英国的主流社会所接受,老派的英格兰银行总裁诺曼为恢复金本位制而奔走。他要求时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的斯特朗不要采取“蓄意的紧缩政策”,并从美联储借了2亿美元,摩根也借了诺曼1亿美元。
  丘吉尔亦在国内摇旗呐喊,他以惯用的鼓动性言辞说:“如果英镑不能秉持人们所熟知的和信任的那一标准,那么不但英帝国,而且整个欧洲都将采用美元而不是英镑作为交易结算的工具,我认为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为了使英镑恢复到4.86美元的水准,英国必须忍受“昂贵的金钱”,也就是高利率,以使得黄金流入。这抑制了商业活动,并导致高失业率。更可怕的是国际贸易的恢复并未如期而至,英国国内的经济压力非常大。
  种种努力都在大萧条中化为泡影,美联储不“蓄意的紧缩政策”的后果就是股价飙涨直到崩盘,美国的黄金也迅速流失,应对的手段居然也是提高利率!英国的黄金储备同样持续大量外流,手握世界金矿产量25%的法兰西银行不但幸灾乐祸而且落井下石,要求伦敦清偿欠款,英格兰银行最后要求政府解除黄金兑纸币的义务,金本位终成幻影。

 

[1][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