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华能伊敏煤电项目环保违法事件

2009年06月23日 9:2 819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作者:


  “空冷和水冷相比较,一个节水一个节能,各有利弊。具体到该项目,还需要相关专家进一步论证。”华北督察中心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鉴于内蒙属于北部干旱地区,且华能提供数据均为2005年的,对于上述华能提出该项目有充足水资源支撑的理由,督察组持有“保留”意见,还需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全面的进一步论证。
  对此,尽管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给出论证意见。但从之前各方信息看,呼伦贝尔水资源状况并不乐观。
  而据2008年4月《法制日报》报道,呼伦贝尔市由于森林面积锐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侵蚀沟随处可见,土壤风蚀加剧,造成土壤养分逐年减少、土层越来越薄,几乎年年发生旱、涝、风灾。近年来呼伦贝尔境内许多河流水量也明显减少,有些河流几乎断流。
  在红花尔基水电厂现场,记者也看到,即将被截流的伊敏河水量很小。据当地人士称,今年天气干旱,该河一直水量不足。
  ·记者手记·行政风暴后的下一步
  “没想到华能伊敏企业会触犯环保法规。”
  这是记者在跟随环保部督察组在位于内蒙呼伦贝尔市的华能伊敏煤电三期现场时,听到的最多的声音。
  作为我国第一个煤电一体化企业,华能伊敏一直是各路媒体报道中的环境友好型企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采访中,环保专家表示,尽管如此,也并不能抹去此次违法事实。当企业擅自改动批复内容时,在工程建设的长达1年的时间内,并未向环保部门申请重新报批。由此可见,企业的环保法律法规观念仍不强。
  企业环保法规意识背后,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
  在督察组离开呼伦贝尔当天,姚常明对记者表示,从目前看,他们还会向环保部申请用水冷机组方式。而重新获批的可能性非常大。
  从2005年起,每次环保风暴都是重重落下,轻轻收起。每一次发给违法企业的禁令后,最终多为“补办手续”后继续施工建设。
  追其缘由,环保专家认为有两点:一是总体看,环境立法还比较原则,不能适应复杂的形势。
  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本身在立法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如没有规定战略环境评价,导致现在对战略环境评价的无视,而公众参与目前更是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规定,流于形式。
  二是项目的各种审批制度之间缺乏协调。动辄上亿的前期投资,造成既成事实,先上马再补办手续,步步为营的建设策略,已成为项目开发者与生态环保博弈的利器。如水电项目在截流之前的“三平一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而标志正式开工是截流,此时再追究“开工”需要报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成了最后的补办程序问题,而不是事先把关的“一票否决”的环保问题。

[1] [2] [3]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