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冶城市转型

2009年06月23日 15:21 823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作者:

新闻图片20095231516451245741405625_1277.jpg
蓬勃发展的大冶市经济开发区。


  核心提示:大冶因矿而生,因矿而兴。千百年来,大冶人的脚步一直沿袭着一个简单的循环:开矿——卖矿石,再开矿——再卖矿石……随着矿山开采现代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开采进度和开采量均以几何速度递增。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剩余矿产资源的开采究竟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当最后一块矿石被挖出以后,大冶又将何去何从?如何避免“矿竭城衰”,保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冶市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开展了在脱胎换骨中再造发展优势的探索----

背 景
  “矿竭镇衰”警示不能再走资源路

  “青铜故里”大冶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依矿而生,依矿而富。三千多年前,祖先们就在此采炼青铜,留下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这里蕴藏有53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系中国六大铜矿生产基地和十大铁矿生产基地之一。其中黄金、白银产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产量居世界第二……
  大冶是一座资源型城市,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国家、省在大冶投资兴建了一大批矿山企业,如有色铜绿山矿、铜山口矿、新冶铜矿、武钢灵乡铁矿、金山店铁矿等,使大冶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粮仓”,大冶的市域经济也由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英雄暮年,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大冶的资源逐渐走向枯竭。曾经靠采矿兴盛一时的龙角山镇和铜山口镇,10年前已从地图上淡出。“矿竭镇衰”给大冶提出了怎样的警示?依赖资源的路还能走多久?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大冶市委、市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时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这个依靠矿产资源富裕起来的新兴城市,被推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2006年8月,在大冶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大冶提出了“以经济转型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008年3月,大冶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从此,大冶开始了由自发转型到国家战略下的城市转型阶段。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项新课题。
  为了进一步正确看待大冶市的发展形势,把发展的积极性和各种有利因素更多地引导到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引导到安全发展、生态发展、清洁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10月13日,大冶市召开市委全会,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计划用8年时间,分二个阶段,以经济转型为根本,以机制转型为动力,全面带动生态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这五个转型互为一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把经济转型放在第一位,通过经济的转型,为其他四个转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它表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转型,更体现了一种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化社会结构的转变。
  10月24日,《资源型城市大冶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从此,大冶开启了城市转型的新征程……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静观世界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