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冶城市转型
2009年06月23日 15:21 8237次浏览 来源: 黄石日报 分类: 节能减排 作者: 记者 殷珂 通讯员 张林 李景坤
核 心
让产业可持续发展
让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转型的核心,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资源萎缩,是当前大冶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经济支撑仍未摆脱“一矿独大”的局面。要想让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冶必须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核心,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构筑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大冶首先着手的是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通过引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催生了新冶特钢、华鑫实业、兴冶钢铁、宏力铸造、东贝铸件、航宇鑫宝管业等骨干钢铁企业,“大冶制造”的特钢模具钢、铸锻件、机械装备、汽摩配件、机电制造产品俏销海内外,彻底改变以往粗放型的经营模式。
为了构筑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大冶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和决心,举全市之力,始终把工业园区作为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新平台,着力打造城西北工业新区、灵成工业园、罗桥工业园,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把一家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企业吸引进园。
为了引领大冶企业科学发展,克服当前的一些困难,今年,大冶市积极开展机关部门联系困难企业、困难村、基层学校,机关党员干部帮企业引进项目、帮农户找致富路、帮贫困职工创业的“三联三帮”活动,全市80多个部门主要领导,都到困难企业及农村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问题,4家企业走出困境。
采访中,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曹立明说,工业园区是工业孵化器。一个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没有较强的竞争力的产业支撑,这个城市就是个空城。大冶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方位、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新型工业化上来,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和大项目带动战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培植产业集群。
3年来,大冶市先后投入8亿元,完成了城西北工业新区10平方公里起步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签约入园项目45个,利用市外资金80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据悉,大冶今年计划再投入10亿元,全面拉开城西北工业新区20平方公里的整体框架,把园区建设成为科技型、生态型、环保型的现代化工业新区。在灵成工业园,该市引进了以武汉重冶为龙头的一批特钢模具和装备制造生产企业,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全省特钢模具和重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到目前为止,随着劲牌公司、华兴玻璃、东贝铸造、晨茂铝业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或动工,罗桥工业园已落户50多个项目,城西北新区已有富士康配套产业园、斯瑞尔换热器、众鑫铜业等28个项目入驻,目前已有十余个项目建成投产。
通过园区的打造,大冶实现了项目的有效聚集和产业的分区布局,形成了点、线、面有机关联的产业发展格局,达到了“筑巢引凤”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园区共引进项目230个,占全市近三年引进项目的52%,引进市外资金35亿元,占全市引进外资的60%以上。
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大冶市毅然关闭了900余家“五小”企业,从而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了更大空间。在此基础上,大冶市以关停企业的闲置财产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养鸡、养兔、养猪、养鹅等畜禽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畜禽养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实现农村经济可持速发展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大冶的招商也是层层推进,逐步由单纯的引项目向引基地、引产业链、引产业园、引总部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配套产业园、中国500强企业南京雨润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武汉重冶集团、中国军工企业500强航宇集团、华中地区最大畜禽加工企业山东永惠食品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大冶,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据统计,今年元至4月,大冶市共引进市外资金13.2亿元,其中雨润200万生猪屠宰和2万吨肉制品加工、华润2亿立方米天然气等几个全国五百强的大项目相继落户,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6月16日,从深圳又传回消息,在2009年珠三角地区经贸洽谈会上,大冶市共成功签订涉及大冶产业转型的项目9个,总投资金额达27.1亿元,为该市在特殊转型时期注入了新的生机,这些项目的签订和未来的投产,将对该市的转型战略和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冶市市长傅继成告诉记者,今年,大冶市将重点对3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进行跟踪督办,抓好劲牌保健酒三期、雨润200万头肉猪加工、永惠肉鸭加工、德润水产品深加工、灵溪新建项目、湖北高科新光电产业园、中国大冶高科技电力工业园等项目建设。
一个个新项目的落户,一种种新业态的诞生,使大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采矿业的比重下降,保健食品、机电制造、建材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占比则直线上升。据统计,2008年,大冶市采掘业占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45%降到35%,下降了10%;制造业占工业比重由49%上升到59%,增长了10%;养殖业占农业比重由45%上升到55%,增长了10%。
短短3年,“产业单一、发展空间狭窄”的经济桎梏悄然解锁,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工业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机电制造、食品饮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已具雏形。
责任编辑:静观世界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