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产品和原材料为何都卖不出好价钱
2009年06月26日 9:50 3309次浏览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分类: 钨 作者: 李富永
6月26日消息 少年上学的时候,就天天听老师和课本讲,旧中国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所谓殖民地,其标志是中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卖给人家的原料价格很贱,而买人家的工业品价格很高,于是西方越来越富,而中国越来越穷。
从那时我就想,中国要是工业发达,什么都能生产,那该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了,会很富裕。改革开放30年后,这个理想终于在许多领域实现了。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中国产品远销世界各国。但怪了,中国并没有明显富裕起来,在国际分工链条上,中国只挣很少的一点儿加工费,而打工仔打工妹,挣的更是微薄的血汗钱。
比如钢铁,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幻想赶英超美,结果劳民伤财,贻笑大方。但这个理想今天却终于实现了。去年5亿吨的产量,绝对是世界第一大国,比1958年的英美总产量都要高好几倍。但是,中国的钢铁工业却陷入困境,因为资源软肋,不得不高价进口原料铁矿石,结果利润大部分外流,今年甚至将全行业亏损。而铁矿石出口商,一点儿都不是受剥削的“殖民地”的样子,相反乘着巨大的中国需求赚得盆满钵满,铁矿石开采成本每吨不到20美元,卖到中国手里起码60美元以上。
钢铁领域是这样,类似的铜工业更是这样,中国的加工厂完全成了国外铜矿商的打工仔,不仅原料要仰人鼻息,甚至产品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由矿商收走包销,赚钱是人家的,卖价高低跟我们没有关系,只给我方企业留一点儿可怜的加工费。
也许人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今是后工业时代了,是资源制胜的时代了,不再是以前的上下游关系了。比如中东那些石油输出国,虽说什么都不会干,但就是有钱,富的流油,甚至欧美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因为人家有石油。
可是又怪了,中国有幸得天独厚的一些资源,出口照样吃亏。比如钨矿和稀土,虽然中国生产世界80%的钨矿和稀土矿,但是中国依然不能获得绝对的话语权,甚至相对的话语权也很难保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还能用钨矿换来德国的先进武器,现在却成了大路货。尤其是稀土,便宜卖给日本、美国以后,人家生产出来的高精尖产品,用在卫星上,我们还得高价买。
在国际分工的舞台上,中国不管怎么变换位置,都难以改变当配角和跑龙套的命运。这是在国际上。但如果我们的企业回到国内关起门来,那就不一样了,出门是败将,家里是霸王,尤其是那些“国字头”的垄断型企业,比如中石油,富日子从来就没有断过。去年下游的化工炼油亏了,但上游的石油开采旱涝保收。
在国际舞台上跑龙套,是因为我们技不如人;对外贸易中贵买贱卖,是因为我们内部不团结,多头对外。不团结和多头对外的背后,是利益分配不公。比如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替没有资质的企业代理进口,要收取进口额的10%的代理费。
至于到了国内,上游富下游穷,是因为上游垄断而下游竞争。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