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研铂业 “铂族摇篮”的嬗变
2011年01月14日 14:59 10689次浏览 来源: 经济日报 分类: 贵金属
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走过了10年。
时光回溯到1999年。那一年,有着“铂族摇篮”之称的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一举跃入市场,在我国242个科研院所中首批改制;2000年,贵研铂业股份公司诞生。
10年变迁,脱胎换骨。贵研铂业董事长汪云曙说,借力坚定不移的改革,贵研铂业完成了从科研院所到现代企业的嬗变,闯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借力坚持不懈的创新,贵研铂业不仅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建立起从贵金属资源、深加工到贸易的完整产业链条,而且还成长为世界知名的贵金属公司。
浴火重生的欣喜
“山重水复”缘于我国应用性科研院所的转企改制。
“那时,眼盯国家项目,因为有了国家立项,科研经费就有了保障。项目验收主要看专利、论文、标准等。”坐在位于昆明高新区科技路988号的三楼会议室,贵研铂业总经理朱绍武陷入了回忆。从贵研所到贵研铂业,来自沈阳的他已在昆明待了28年。“科研成果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求并不十分迫切。”
很显然,这种游离于产业和企业之外的科研是没有生命力的。1999年3月,我国决定启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把原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院所转为企业、推向市场。
贵研所成为第一批“吃螃蟹”者,他们选择的路径是转制为高科技企业,独立发展。2000年9月25日,由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云南铜业(24.85,-1.85,-6.93%)、红塔创投、烟草兴云投资、昆明冶金研究院等7家发起人,发起成立了贵研铂业,贵研所持股84%。他们定下目标——建成贵金属高新材料产业基地。
转制就意味着“断奶”,从院所转为企业,新生的贵研铂业首先要渡过生存难关。“要生存,必须将多年积淀的科研成果迅速变成适应市场的产品,资源整合和资金筹措是最大的瓶颈。”朱绍武说,“上市无疑是条捷径,既化解了资金难题,又缩短了企业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借力上市,贵研铂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像浴火的凤凰一样,在一系列的重塑中实现了新生。”
贵研铂业一成立,就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随之,上市辅导、申报、审核、公开发行等一系列工作迅速展开。2003年5月16日,贵研铂业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交易,募集资金2.59亿元。
创新体系的重塑迅速展开。在贵金属领域,我国处于弱势,研究和加工企业少且小,跨国公司凭借资源和技术优势占据了我国70%以上的市场。在这种背景下,贵研铂业清楚:创新,惟有自主创新,才能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他们成立了研发中心、检测中心、高纯材料事业部、功能材料事业部、环境材料事业部、信息材料事业部,研发中心针对业务领域下设5个研究室,负责进行创新性、前瞻性、具有产业化潜力的项目开发;每个事业部下设研发组,负责现有产品的工艺、装备、成本研究,旨在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竞争砝码,检测中心则为全公司的研发和制造提供支撑保证。
“两条线并行,把市场作为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我们科技创新的链条就从重视前端(理论)、中端(中试)研究,顺畅地转到重视中端、特别是后端(市场)研究上来,为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夯实了根基。”朱绍武说,创新体系重塑,让贵研铂业彻底告别了院所文化。目前,他们每年科研成果转化率都在80%左右。
生产体系的重构同步进行。贵研铂业成立仅5个月,他们就成立了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尾气催化剂生产线。
2006年9月起,投资4亿多元,占地160亩,建成了集生产、研发、贸易、信息技术、成果孵化、教育培训、合作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2007年,贵研铂业整体搬迁。
“铂基微电子浆料及专用材料产业化”、“汽车尾气净化三效稀土基催化剂产业化”两个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2010年8月6日,贵研铂业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论证。
贵研铂业正加紧建设我国多品种、小批量贵金属新材料基地。
让人欣喜的是,贵研铂业与贵研所紧密结合,摸索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他们承担了贵金属产业80%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600多项;获授权专利250项,其中98%为发明专利;研制生产出诸如汽车尾气催化剂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贵金属重点新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