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的找矿劲旅

—— 记云南麻栗坡钨矿整装勘查中的地质队员

2011年03月21日 14:44 69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岁末年初,云南麻栗坡传来探获30万吨钨资源量/储量的喜讯。前不久,记者实地采访时,在颠簸曲折的砂石山路上行进了近13个时才到达矿区,充分领略到了野外地质工作者的艰辛。

  穿山越岭如飞燕 普查尖兵战悬崖
  从找矿“老三件”的地质锤、罗盘、放大镜拓展为手持GPS等“新五件”;新型全液压钻机、高密度电法仪等先进装备和技术手段成倍提升工作效率;地理信息系统、野外数字勘查工作体系等进入数字化时代……虽然现在许多野外地质工作都实现了科技现代化,但实现找矿突破依然离不开野外一线地质队员的艰辛探索和实地求证。多次奔波往返于麻栗坡找矿一线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主任丁俊这样告诉记者。
  丁俊说,野外地质观察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地质资料,是找矿中进行综合分析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是找矿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一些重要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断层、褶皱等特征以及岩体的矿化特征、岩层产状等,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都需要地质工作者实地考察和客观地如实记录反映。由于麻栗坡钨矿区处在崇山峻岭和密林灌木中,地形切割深、高差大,其中的重点工作区在老山附近的老君山,海拔2500多米,在这样地势险峻且艰险的自然条件里以最短的时间探获超大型钨矿,仅靠仪器而没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地质勘探人员被形象地称为“和平时期的游击队员”,因为在深山谷底中,他们风餐露宿、不辞劳苦、甘心奉献,“穿山越岭如飞燕,普查尖兵战悬崖”就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他们以坚持坚韧坚守常年奋战在找矿一线,在找矿突破中塑造出了一批“找矿尖兵”形象。同样,成都地调中心和紫金钨业在共同担负麻栗坡整装勘查任务的过程中也锻造出了一支找矿劲旅。

  我把青春献找矿 舍弃小家奔山野
  麻栗坡找矿劲旅成员诉说他们“点石成金”的故事和感受时,闻者无不动容。
  张定才,29岁,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麻栗坡沟秧河钨矿勘查项目处成员,结婚7天就赶赴野外,一年回安徽老家一次。今年春节回家后3岁的女儿和他很生疏,他给买了好吃的哄了好半天女儿才叫了声“爸爸”,对此张定才心里很难过也很内疚。他毕业时向往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上下班,经常能陪妻子和孩子逛逛街、吃个饭。但谈到麻栗坡的找矿突破时,张定才说,找矿出了大成果,“我们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找矿事业,也很欣慰很庆幸”。
  张定才的感受使记者想起了地质系统的一个顺口溜:“有女不嫁勘探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趟家,带回一堆脏衣裳。”还有地质队员描述:儿子不到一岁时出野外,回来后儿子叫他的第一声竟然是“叔叔”。更有甚者:在漫长的以大山为伍的日子里,地质队员满载乡愁故思,却因为工作需要无暇照顾怀孕的妻子,等到最终在大山里找出矿时,而妻子由于劳累过度流产了。捧出了矿藏“金娃娃”,却和自己的娃娃擦肩而过……
  地质队员有太多类似的无奈、遗憾和心酸让记者感慨万分:夫妻举案齐眉,儿女承欢膝下,是所有人渴求的最朴素的幸福,但为了给祖国寻找富饶的矿藏,地质队员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崇山峻岭,让地质勘探鲜艳的红旗时刻飘扬在《勘探队之歌》铿锵的旋律中。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