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的找矿劲旅

—— 记云南麻栗坡钨矿整装勘查中的地质队员

2011年03月21日 14:44 691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传承三光荣精神 疲劳寒冷皆浮云
  在神州大地的千山万水间,地质队员把找矿的“丰碑”竖立在大山的皱折,竖立在艰险的山崖上。而传承下来的就是永不漫漶的“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同样,地质人最真挚的情怀也深深烙印在麻栗坡找矿劲旅每个人心间,镌刻山河,雕镂人心。
  在麻栗坡南温河钨矿区,记者不由得哼唱起了《勘探队之歌》,引起了紫金钨业总工程师康旭的共鸣。这位曾经转战新疆野外数载现在已驻守麻栗坡3年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材生最深的体会是:野外找矿人员除了必须接受大自然的考验和洗礼外,还要经受住 “苦”与“乐”、“得”与“失”的考验,更要承受焚心噬骨的孤独与思念。而有这样深刻体会的不止康旭一个人。
  张林奎,28岁,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麻栗坡项目负责人,为了“迅速拿下老君山”查证钨锌异常、获取野外第一手宝贵资料,他和项目组成员每天5点钟起床迅速吃完面条就分组上山,以保证晚上9点前回到集合地点。夏天时潮湿不透气、闷热,加上不停地爬坡攀岩,晚上回来的时候“浑身脏兮兮的,蚊子都叮不透”!
  在麻栗坡磨炼了4年的张林奎表示,每个地质队员都有一本牵肠挂肚的账:有些“父母老,家里穷,对象吹”;有些“爱人无住房,孩子无人带”等等。但把这些和找矿突破放到同一架心灵天平上一衡量,孰轻孰重,他们都统统将个人精神上、经济上的种种重负丢到脑后,都毫不迟疑地把坚守在找矿第一线当做选择的“第一砝码”。张林奎说:“想家时,我就朝着湖北恩施家乡的方向在岩石上默默地坐一会儿……”
  一线地质队员内心真切的感受,给记者一种震撼的力量,也留下了发人深省的启示:在如今物质与浮躁甚嚣尘上的时代,在穷乡僻壤甘守清苦的地质队员能时刻为提高我国资源保障力默默奉献,他们的精神是不是更加令我们敬佩呢?

  艰险辛劳出大矿 苦中作乐抒胸怀
  找矿,是辛劳艰险的。
  麻栗坡南温河钨矿常务副矿长江金发的感触最深。由于山路狭长陡峭,车辆无法进入,几十吨重的钻探设备只能拆卸开来,然后十五六个人一趟趟肩拉背扛地运上山。从海拔1200多米运到1900多米,有时钻探工开玩笑说“这不是人干的活”。
  同样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7岁的林耀斌说,刚到麻栗坡沟秧河钨矿勘查项目处时,作水平方向的地质剖面图时必须走直线,所以经常要徒手爬高差80~90米的陡崖峭壁,要穿过一人多高的灌木密林。爬山到一半时最紧张害怕,因为向上看是悬崖,向下看是深谷,身边随时还会出没毒蛇、毒虫和野猪。等终于爬上去的时候,往往是头昏眼花、两腿发软……
  还有老骥伏枥的古耀忱和廖光宇。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从不计名利、不讲报酬,勤勤恳恳地无私奉献,尽管已经干了一辈子野外地质工作,但退休后他们仍然坚持回到了曾经热爱的岗位。
  65岁的古耀忱是南温河钨矿地测处的副处长,尽管很不喜欢经常两个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但还是回到了热爱熟悉的工作岗位,他说这缘于对紫金钨业的深厚感情。他最欣赏的地质学家是从甘肃白银铜矿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叔和,为了地质工作宋叔和曾经过了25年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把奉献和热爱留给山野,宋叔和所展示的精神就是百万地质大军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的缩影和见证”,是我们所有地质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
  72岁的廖光宇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的老专家,从麻栗坡项目启动到野外工作结束,他从没有离开过项目组,被称为地质尖兵中的尖兵。他用历经了50余载艰辛区调生活的实践经验,在麻栗坡带动感染了一群“80后”。
  确实,在那充满着野性和荒凉的山野中,让钻机耸起冲天的豪情,让帐篷连接无边的热情,让呐喊唤醒原始的动力,用青春、热血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云南麻栗坡钨矿整装勘查中的地质工作者于2010年12月5日为祖国提交了一个30万吨钨资源量/储量、70万吨远景资源量的辉煌答卷。
  “紧握问天叩地铁锤与罗盘,怀抱囊括洲陆洋海遥感图;迎逆冲推覆我们起舞翩跹,忍震裂浆喷我们凤凰涅槃;透入的线理铭刻情爱演变,包裹的流体记录相拥冷暖。”
  请让记者用这首地质工作者原创的尽情挥洒野外地质工作者豪情和精神的诗歌,替地质行业向全社会做一次心声倾诉:地质工作承载了共和国繁荣与富强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之责,地质工作者是我们国家的功臣,我们应该永远感谢他们、铭记他们!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