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质人在崇山峻岭中的酸甜苦辣

2011年03月31日 14:30 74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爬山、钻洞、取样、分析……每天单调而重复,这样年复一年的付出,使得浙江近几年来除了进一步保持萤石等非金属矿产储量优势外,还发现了金属矿床,还找到了储量可观的银矿、钼矿和铀矿。
  这群人,就是地质勘查队员。
  无人知晓的付出
  据权威统计,找到一个大型矿床,平均要19年,而找到大型矿床的几率仅有1%,找到中型矿床的几率仅有5%。
  1958年成立的省第七大队,在浙西南地区地质勘查勘探中发现矿种57种,探明储量矿种26种,先后探明大中型矿床20余处,潜在价值500多亿元。
  2008年组建的第一大队二分队,3年内在矿区范围内共发现5个矿体,初步估算,银资源量800吨,铜1.7万吨,铅5万吨,锌8万吨。
  回想起过去,1979年起就在野外一线工作的曹青莲,没有丝毫后悔,“生活确实艰苦,但当我们找到新矿点、认识一种新矿物,那种兴奋,别人很难体会。”
  省第七地质大队一分队分队长陈升立,10年内找到两个大型萤石矿床。即便在20世纪90年代地质事业低迷期,他也守着清贫和梦想。
  “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带上馒头、咸菜、水壶、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矿样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矿区基本无路,陈升立们只能自己披荆斩棘,“我们那会每天的娱乐,就是完工后回驻地,生一堆篝火,唱一首《勘探队员之歌》。”
  第一地质大队二分队淳安银山项目组总工吴光明说,几乎每人都被野猪夹夹过,“有一次我被夹到,用地质锤撬不开,拖着夹子找到其他队员,两个人合力才掰开。”
  有些钻孔要在山顶上施工,钻机要从两座山外的水沟取水,“没啥高科技,钻草地钻山崖,拉出一根水管,拉水管还算好,钻机一点点扛上去,全凭人力,有次国外同行来考察很惊讶,说在他们的钻机是直升机抓上去的。”
  有时碰到坚硬的硅质岩,地质队员要不停提钻、下钻,下工后一身泥浆。
  一旦孔内见矿,即便是深夜,地质队员也要守在钻孔旁,“前几天我们的队员守在山上,困了就在工棚里窝一夜,冷了就跑几圈。”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