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钼工业的发展情况
2011年04月08日 13:22 3813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钼
三、我国钼冶炼
(一)钼冶炼发展与现状
钼的冶炼分为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火法冶炼是钼精矿经过焙烧后生成工业氧化钼,将工业氧化钼采用炉外法再冶炼成钼铁。工业氧化钼用于炼制特钢、不锈钢、合金钢、工业钢等的添加剂。湿法冶炼是将工业氧化钼采用浸出等化学方法制成钼酸铵及其他钼酸盐。一部分钼酸铵或其他钼酸盐用于制取钼颜料、抑烟剂、阻燃剂、防腐剂等;另一部分钼酸铵经过焙解生成高纯三氧化钼,高纯三氧化钼经过二次还原后生成钼粉,作为生产致密型钼金属产品的原料;还有一部分钼酸铵用于生产含钼催化剂,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含钼催化剂被广泛用于原油的加氢脱硫和脱氮。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钼冶炼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钼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但钼冶炼在旧中国却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钼冶炼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创业过程。我国最早生产钼酸铵的生产单位是上海利培纯粹化学厂(1949-1952年),采用反射炉焙烧钼精矿,利用几只普通的缸和不锈钢反应锅,靠手工操作生产钼酸铵、钼酸钠,年产量只有7吨。之后上海立德化工厂、北京化工厂亦开始生产钼酸铵、钼酸钾、钼酸钠等,但以钼酸铵为主,年总产量只有几十吨。1949-1955年我国钼的冶炼刚刚起步,没有一家专业的冶炼厂,全是化工厂,且形不成规模。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兴建的大型正规化钼冶炼企业有:吉林铁合金厂钼铁车间(1957年建成)和株洲硬质合金厂钨钼车间(1958年兴建),均是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吉林铁合金厂钼铁车间是时至1985年国内钼精矿焙烧生产能力最大的冶炼厂,年处理钼精矿能力发展到6000吨的顶峰,年产钼铁由最初的400吨发展到2000吨,余者为氧化钼。吉林铁合金厂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大量进口钼铁的历史。株洲硬质合金厂钨钼车间是我国第一家从钼精矿开始生产至钼金属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与此同时,上海胶体化工厂自1965年开始生产钼酸铵及其他钼酸盐产品,该厂生产的钼酸钡是我国最早用以代替进口氧化镍及氧化钴,用于搪瓷行业的产品,吉林锗厂1964年开始用钼精矿生产钼酸铵,1981年其生产能力由原来的600吨/年提高到1000吨/年,是当时我国钼酸铵产量最大的厂家。成都御河化工厂,自1970年开始生产钼酸铵及其他钼酸盐,年生产能力为400吨。东台钼酸化工厂(现在的江苏峰峰钨钼制品有限公司),于1977年兴建,生产以钼酸铵为主的钼酸盐产品,年生产能力为100吨左右。杨家杖子矿务局,从1966年开始以钼细泥为原料,生产钼酸铵,年生产能力70~80吨。栾川县钼业公司于1982年在原钼酸铵厂的基础上,将采、选、冶联合经营成一个钼综合生产单位,年处理钼精矿能力为1000吨左右。
2.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我国钼火法冶炼(氧化钼、钼铁)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钼冶炼能力低于2万吨/年,其中小型钼冶炼企业多,分散各地,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单一,大部分钼铁生产企业能力在500吨/年以下,独立存在的氧化钼、钼铁焙炼厂较多。
90年代初,我国氧化钼、钼铁冶炼企业发展较快,有200多家氧化钼、钼铁冶炼厂,几乎有钼精矿生产的地方都有氧化钼和钼铁冶炼厂,独立存在的氧化钼、钼铁冶炼厂较多,氧化钼、钼铁的冶炼能力远大于钼精矿的生产能力,尤其是辽宁省、河南省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冶炼能力达到了7万吨/年以上。
进入21世纪,我国氧化钼、钼铁的焙炼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钼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钼选矿生产规模的扩大升级,钼冶炼能力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钼选矿的企业大都建立了配套的钼冶炼设施。许多地方将小钼选厂进行了整合,建立了规模较大的钼冶炼厂,而在东北和洛阳许多独立的钼冶炼厂被迫停产。我国氧化钼、钼铁的焙炼能力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万吨/年提高到2008年的20万吨/年以上,增幅900%,其中5000吨/年以上的钼冶炼规模已不在少数。现我国氧化钼、钼铁的焙炼能力都向大型化发展,尤其是国内两大钼联合企业---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钼焙烧能力均在2万吨/年以上,还正在扩大其生产规模。
3.我国湿法冶炼的发展(钼酸铵和其他钼酸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钼化工产品主要以生产钼酸盐为主,而工业钼酸铵产量占钼酸盐产量约90%,产品品种主要有四钼酸铵和七钼酸铵,钼酸铵企业生产能力在300吨/年以下,其中乡镇企业只有30~50吨规模。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钼化工产品增加了钼酸钠、钼酸钡等其他钼酸盐及高纯二硫化钼、高纯三氧化钼,钼酸铵亦增加了二钼酸铵、三钼酸铵、八钼酸铵和十二钼酸铵,现钼酸铵的生产规模在1000吨/年以上的较为普遍,有的企业钼酸铵生产规模达到1万吨/年。钼酸铵生产能力从80年代初期的1000吨/年,发展到现在的4.5万吨/年,而高纯三氧化钼生产能力超过8000吨/年。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